第(1/3)頁 情不自禁的停下了腳步,然后白青鬼使神差的將車子放好,就朝著那里走了過去。 打量著這家樂器行的門口,白青下意識的便想起了自己曾經(jīng)的那家樂器行,想起那些跟朋友玩音樂的日子,眼睛里不由得露出了懷念的神色。 也不知道,自己這輩子還有沒有機會再結(jié)識他們。 至于門口的那個青年,依舊是在那里自嗨著,激情四射的敲著架子鼓,一副動感十足的架勢,惹得周圍不少的行人,頻頻往這里側(cè)目。 98年的時候,搖滾、架子鼓這些東西,對于東武市的人來說還只是存在于電視上的東西,簡直不要太遙遠,現(xiàn)在眼看著有人在那里敲鼓,他們不由得也是有些好奇不已。 雖然那青年留著一頭大長頭發(fā),看著男不男女不女的,可搞藝術(shù)的人,不就是這個范兒嗎? 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里,國人對于藝術(shù)家最鮮明的印象,便是一頭長頭發(fā),好像不留一頭長發(fā),就對不起“藝術(shù)”這兩個字一般。 聽到那節(jié)奏感十足的鼓點,不少人的心也跟著砰砰跳動起來。 搖滾,本來就挺帶感的。 但是落在白青的耳朵里,卻是破綻十足,這個青年打的確實挺帶勁兒,只可惜基礎(chǔ)太差,就連白青這樣的玩票性質(zhì)的人都有些不屑一顧,更不要說那些專業(yè)玩音樂的了,也就是唬一唬那些沒有啥見識的小市民,聽到響就覺得挺了不起的。 周圍那些市民們圍觀的舉動,好像極大滿足了那青年的虛榮心似的,他不由得“動次打次”的打的更歡了,這樣一來,錯誤便越發(fā)突出了起來。 白青覺得都有些不堪入耳,為了避免噪音的折磨,他下意識的推開門走到了里面。 這家樂器行的規(guī)模并不大,畢竟在這個年代,學音樂還是些小眾又奢侈的事情。 整個店面也就是有三四十平米的樣子,一進門正對著的墻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吉他,看起來頗有一種琳瑯滿目的感覺,不過仔細看去,又以“紅棉”、“梅花”居多,連一把叫得出名字的外國品牌都沒有。 也不奇怪,這年頭吃飽就不容易了,哪有那么多的閑錢去玩樂器,物資也不像后來那么豐裕,所以國產(chǎn)的紅棉吉他可以說是現(xiàn)在國內(nèi)吉他界的主流,占據(jù)了八成以上的市場。 除了吉他之外,另一邊的墻上則是掛著小提琴和古箏,只不過從上面落滿的灰塵上來看,似乎是無人問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