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自從謝候簽下羅伯特三世,他的投籃動作修正工程就啟動了。 這件事,遠比羅伯特三世說得困難。 還記得伯德和米勒等人都是怎么夸謝候的嗎?投籃姿勢穩定,手感柔和,一看就是投籃的好苗子(最后這句謝候強烈同意)。 謝候早早就明白投籃姿勢要固定的道理,只有業余的才會投十個球出現十個投籃姿勢,每個職業選手都追求穩定的投籃手感。因此,謝候自從17歲開始,就明白他的身高和臂展是優勢,于是他就專門去練習最難以封蓋,也最能利用自身身體硬件的直臂跳投。 17歲那一年是個關鍵點。 那一年,謝候的姿勢開始固定,同時也是身體素質暴漲的一年。 謝候是比較早熟的,16歲的時候已經203公分,之后的幾年只長了1公分。因為發育的早,所以起初從內線打起就可以理解了。中央陸軍隊的青年軍教練一開始還以為他能長到210公分,結果他這塊股漲停了。 還好謝候早早就想轉型外線,他最初感覺內線不錯,只是外線更能發揮他的特點。 那時起,謝候就開始固定自己的投籃姿勢。 早先的投籃姿勢,是在17歲的時候就成型了。 從17歲到24歲,足足7年的時間,現在他要花不到一半的時間更正花了7年養成的投籃姿勢,這談何容易呢? 所以,訓練從一開始就是困難的。 謝候首先要了解單動投籃和雙動投籃的概念。 單動投籃,幾個常規投籃步驟幾乎是一次性完成,起跳高度平緩,這是為了保證快速出手和把握空位跳投。 雙動投籃就是一整套投籃動作,屈膝托球、蹬地發力,撥球出手。 謝候投籃的流暢感,在于他的投籃是直臂投籃,直起直落;他的不穩定就源于這種單動投籃需要平衡的身體,而他每次輕輕一蹦是60公分開外的高度。 所以,這就是問題了。 以謝候的身體素質,正值巔峰期的他已經習慣成自然,不管怎么刻意,隨便一跳,那高度都是斯蒂芬·庫里這種勉扣型選手無法想象的。 因此,控制彈跳高度這塊對他來說不方便。 最簡單也是最粗暴的辦法,是修正他的投籃姿勢,這是羅伯特三世這些天做的事。 謝候為此,需要放棄已經堅持7年的直臂跳投,他很不舍,可是沒有用更好的選擇。 他開始像別人一樣托球而起,尋找適合自己的新投籃動作。 這一過程持續了整整一周。 羅伯特三世只負責更正他的投籃習慣——一旦謝候的投籃變成單動投籃,那就罰款100美元。這筆錢作為答謝訓練師也就是杰里·羅伯特三世本人的獎金。 短短10天,獎金池已經累積到6萬。 羅伯特三世發現這個獎金池的比他這個月的薪水還要多。 調整姿勢一方面是為了未來的遠投穩定性,另一方面,最大的危害是會嚴重影響到謝候現階段的投射能力。 要知道,謝候不穩定的是遠射,罰球線以內的中距離相當精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