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唯一讓王宇飛感覺不太滿意的,依然是腦波識別準確率的問題。 雖然就目前的結果來看,準確率能達到大概百分之九十,但這顯然并沒有達到消費級的要求。 “也許需要一個可以將腦波信號放大的可穿戴設備。” 在路余馨嘗試用腦波控制了工程樣機十分鐘,又用說了自己的使用感受后,王宇飛給出了結論。 “實驗室之前設計過一款用于收集腦波信號的鏡框如果能搭配腦機芯片使用,準確率能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而且能加快反應速度。”曹路平開口道。 “鏡框?” “對,當時也是收到人工耳蝸的啟發,突發奇想設計的一款產品。外觀跟普通鏡框相似,接觸耳朵的地方有兩個電極觸點,內部是導線,鏡框兩邊跟中間則各有一個信號發生器。當時我們是希望使用能使用這種簡單的設備直接實現腦機語言的輸入。就是用腦電波打字。” “這種鏡框的生產成本呢?” “如果不算研發費用的話,不貴。甚至比店子里賣的很多普通鏡框還要更便宜。實驗室成本在百元左右,如果批量生產的話,應該能控制在六、七十元?” “安裝鏡片會有影響嗎?” “影響不大,可以沾水,但不能長時間泡在水中,所以只是清潔方式需要注意!” “那實驗室這款鏡框完全可以跟腦機芯片搭配使用!”王宇飛眼睛一亮。 “理論上如此,但如果視力沒問題,誰愿意在沒事兒戴上一個眼鏡?”曹路平搖了搖頭說道。 “只是一種選擇,而且腦機芯片還能有進步的空間。但如果搭配這款鏡框能實現更多功能的話,我想還是有不少人會愿意付費使用的!對了,這款鏡框申請專利了嗎?” “必須申請了啊!” “恭喜你,曹師兄,又為實驗室找到了一個利潤增長點!” …… 王宇飛跟曹路平就腦機芯片的工程樣機,以及在技術方面的應用開啟了技術流的探討。 相談甚歡,甚至連興奮的高德元都有些插不上嘴。 有些沒面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