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012【孤獨的清醒者】-《夢回大明春》


    第(1/3)頁

    貴州城最早的城墻,始建于元代,當時喚作“順元城”。

    明朝初年,貴州都指揮使、皮鞭Play愛好者馬曄,在順元土城的基礎上進行擴建,才有了后來的貴州石制城墻。

    到了正德年間,貴州城還只有六座城門,且“次南門”只允許軍士通行。

    王淵等人是從柔遠門進城的,此門之外皆為土司轄地,取“懷柔遠人”之意。

    靠著城墻根,城外有一片棚戶區,多為遷居漢人搭建。這種情況在古代極為普遍,等棚戶區擴大到一定規模,官府就該考慮修外城框起來了,而且還屬于大大的政績。

    大明朝廷若想改土歸流,至少也得等貴州城把外城修起來——那意味著,省城周邊的漢化程度,已經達到一種微妙狀態。

    在此之前,如果誰敢提“改土歸流”四個字,直接在朝堂上打板子就行。要么腦子有病,要么妖言惑眾,誰信誰是智障。

    漢化程度那么低,漢民數量那么少,你丫改土給誰看啊?不但難以征收賦稅,還得天天帶兵平叛,沒幾年就要把戶部大佬們搞崩潰。

    “書鋪、紙鋪這些,反正跟讀書有關的,鋪子全都開在北城。”

    袁剛牽著毛驢進城,對沈復璁說:“我們先去東城、南城賣山貨,換一些粗鹽回來,再到北城買筆墨紙硯。”

    沈師爺有些搞不明白,問道:“這貴州城是什么格局?”

    袁剛指著正前方說:“貴州都司、貴州衛、貴州前衛,治所全都設在南城。那里是軍漢們的地盤,我手中鋼刀就是在南城買的。平時寨民收集的鴉翎、孔雀翎,也可以拿到南城售賣,衛所愿意收購這些東西做箭翎。”他又指著左右兩邊說,“西城是水西安氏地盤,東城是水東宋氏地盤,分別設有兩個貴州宣慰司的治所。”

    沈師爺點頭道:“如此說來,貴州布政司的治所就在北城了。”

    袁剛笑道:“布政使老爺確實在北城,但貴竹長官司的治所也在北城。咱們那位貴州布政使,別說政令出不了貴州城,他連北城都出不了,只在治所附近的幾條街面上管用。”

    沈師爺不禁吐槽:“這種一省主官,還不如在江南當知縣快活。”

    貴州布政使也確實怪憋屈的,名義上他是一省主官,可身邊全是拿刀的莽漢。南城的軍漢不聽話,東西的土司也不聽話,北城自留地又摻個蠻夷進來,還因為制度問題不能深入州縣,直接就從高官混成街道辦主任了。

    貴州按察使同樣如此,堂堂一省公檢法首長,如今的主要工作竟是考察教育情況——純考察,除了考察,也干不了別的。

    因為在公檢法領域誰都不甩他,正好又兼職做貴州的副提學官,恰巧正提學官由云南官員代理,而且幾十年都沒來過貴州。如此一來,貴州按察使就改管教育唄,可惜全省學校也只那么幾個。他如果花費三個月時間,把全省的學校都視察一遍,估計有兩個半月都在忙于趕路。

    俗語云:“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鄰省城。”

    按這種說法,貴州布政使和貴州按察使,肯定是祖上八輩兒缺德。

    王淵也是第一次來貴州城,有些興奮,但更多失望。

    這破省城實在沒啥意思,兩層樓房都不多見,遍地都是低矮瓦房。

    你瓦房就瓦房吧,整點雕梁畫棟啊。居然大部分都以石料為地基,再用竹片編制墻面,稀泥拌草往上邊兒一糊就了事。

    袁志這小子卻異常激動,完全沒有平日的粗蠻,指著前方大驚小怪道:“王二,你快看,那棟樓房好高,居然有足足三層!”

    “嗯,是很高。”王淵隨口敷衍。

    三層樓房,在貴州城也算地標性建筑了,難怪袁志能一眼就看到。

    大哥王猛也好不了多少,一路左顧右盼,看什么都覺得稀奇。他說:“貴州城里的人可真多,比扎佐司多多了。”

    眾人漸漸來到東城區,王猛突然就邁不動腿。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巴嘎旗| 五大连池市| 武穴市| 保山市| 龙海市| 阳春市| 镇康县| 弋阳县| 锦屏县| 三都| 康保县| 阿荣旗| 高碑店市| 抚宁县| 蒲城县| 保靖县| 壤塘县| 黄大仙区| 哈巴河县| 淮阳县| 承德县| 肥乡县| 巴楚县| 崇明县| 延长县| 招远市| 彩票| 剑川县| 克东县| 汶川县| 彰武县| 攀枝花市| 闸北区| 青海省| 孙吴县| 九龙坡区| 阿克陶县| 周口市| 巫溪县| 田阳县| 吉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