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資本家道路】-《夢回大明春》
第(1/3)頁
天津最開始有街道,是金國在此設立軍寨,名為“直沽寨”。元朝時發展為海津鎮,并成為漕糧轉運中心之一。
朱棣登基之后,在這里修筑衛城,從此有了天津衛。
它是一座軍事重鎮,擁有天津衛、天津左衛、天津右衛三大衛所。同時也是漕運、鹽運中心,漕糧轉運就不說了,天津的長蘆鹽場,直至民國都還是北洋政府的經濟命脈。
軍鎮、漕運、鹽運、商貿,讓天津在明朝迅速繁榮。
繁榮到什么程度?
專門常設按察司副使一員,統率天津三衛軍兵。又在天津設立津卡,甚至把通州的鈔關都搬過來。還有一些領縣衙門,也特地在天津辦公,順便治理天津百姓,只因衛軍城市不好安排民政官。
天津三衛的世襲武將,就跟貴州城的文官差不多,權利被掏空得只剩下一丟丟。
徐進是徐家派來的商業探子,他來到天津的第一感受,就是物價真他娘的高!比南京、蘇州、杭州都高,在普通旅店開一間中等房,一晚上的房費居然是五分銀子,住二十天就得用去一兩白銀。
沒辦法,天津稅重。
別說開店鋪,就連在路邊擺攤,都要課征重稅。其他地方建貨棧和倉庫,是不需要繳稅的,在這里也會被征重稅。總體而言,天津的門店稅,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倍以上。
天津鈔關每年征收的商稅,比整個貴州省的所有稅收都多。僅商船過路費,一年就能收兩百余萬貫,這還只是交給朝廷那部分,官員私底下貪墨的難以統計。
這里是明朝北方,最繁榮的商貿城市!
可惜,僅僅只是商貿發達,手工業特別糟糕,資本主義萌芽不起來。
河北、山東雖然盛產棉花,居然連成規模的紡織作坊都沒有,北方數省還需要購買江南棉布。
江南揮舞著工業剪刀,瘋狂收割北方農民。即在北方低價購棉,做成棉布又高價賣回來,形成“棉則方舟鬻于南,布則方舟鬻于北”的商業現象。
不管是生產棉布,還是倒賣棉布的江南商人,都不允許北方出現紡織基地!
現在南方已經出現商會雛形,一旦王淵把事情搞大,很可能催生江淮紡織行會。江淮布商多半會聯合起來,用低價傾銷的策略,把王淵的北方紡織基地給弄死。
為什么是江淮?
江南商人負責產布,兩淮商人負責銷售。江南商人購買棉花,也是靠兩淮商人收購運輸,這是一個利益共同體。
徐進來到天津已是十一月,天寒地凍。他在天津衛城打探一圈,便坐船往東,小半日便來到一處河灘。
河灘已經修筑起簡易碼頭,碼頭上還有倉庫,卻沒有落腳的客棧。
有苦力正在搬運貨物,徐進走過去問:“這里沒有旅店嗎?”
苦力扛著大包的棉布不好抬頭,只埋頭前進說:“那邊的工地便是客棧,可能過年以前能修好。”
客棧真不是王淵的產業,而是消息靈通的天津商人,主動跑來這邊建樓做生意。當然,需要給王淵一筆土地租賃費,因為附近的土地已經被買下,決定紡布之后,王淵又買了幾百畝荒地。
徐進在碼頭溜達片刻,突然看到不少人,提著木桶往河邊走去。
徐進問道:“你們去作甚?”
那人答道:“打水!”
徐進驚訝道:“為何一起出來打水?”
那人解釋說:“這里的井水有味道,人畜都吃不得。河水也不能亂吃,每天只有兩個半時辰,這段時間打來的河水才能吃。”
徐進越聽越迷糊,那人也說不清楚,只知道廠里敲鐘就可以取水了。
其實是河水混雜著海水,落潮和平靜時都不能喝。只有等漲潮的時候,含鹽量大的海水把淡水托起,這段時間才能打來可以喝的河水。
剛開始,工廠管理者和流民都不清楚,差點喝出人命。還是求教當地老鄉,才得知其中玄妙,為此專門安排了一批取水工。
徐進離開碼頭繼續前進,很快看到一排籬笆,將整個廠區都圍起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赫章县|
新巴尔虎左旗|
资源县|
尼木县|
蕲春县|
山东|
大田县|
墨脱县|
泰顺县|
西安市|
富锦市|
郓城县|
海南省|
和静县|
巫山县|
昌图县|
金华市|
淅川县|
浦江县|
枞阳县|
濮阳市|
桃江县|
大丰市|
修水县|
衡山县|
揭西县|
桂阳县|
象州县|
八宿县|
饶平县|
太和县|
明水县|
红桥区|
西安市|
荥阳市|
翁牛特旗|
报价|
双江|
沐川县|
乐至县|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