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分科取仕八股文-《紅樓之榮親王》
第(2/3)頁
認認真真看完后,賈代儒感慨道:“環哥兒聰慧,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能夠通四書,詩詞。
老夫方面若有你一般的聰明,又何至于到現在還是一童生?”
所謂童生,凡是習舉業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之前,都稱為童生或儒童。
但需要注明的是,童生并不完全等同于未考上秀才的學子。根據明朝史書記載,只有通過了縣試、府試兩場考核的學子才能被稱秀才。
秀才參加鄉試,考過便是舉人,在之后便是參加會試,考過便可以參加殿試,取三百人。
又分一甲賜進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
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通稱傳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科舉,乃“分科舉士”之簡稱。
與漢代實行察舉制,魏晉實行九品中正制等有所區別。
漢魏晉時代的選任官員之法,因無統一嚴格的標準可循,以致顯要官職盡被門閥世族壟斷。南北朝時,豪門勢衰,寒門庶族政治勢力逐漸興起。
之后便開始誕生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起于隋朝大業元年(605年),終于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歷時1300多年。
經過唐宋時期的一系列傳承及改進,科舉制發生了重大改變,從隋朝科舉制的興起至清末科舉制度的取消,科舉制的考試內容和錄取方式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但是始終離不開以分科考試形式錄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明中葉以后,又要求闡發經義的文章采用八股文的形式。于是,經義考試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嚴格的要求。
科普到此結束,回過神來。
見賈代儒有些落寞,賈環只得出言安慰道:“先生不必如此夸贊,環當不得先生夸贊。”
聞言,賈代儒擺擺手,笑道:“老夫活了這么大年紀,也看開了,如今家族后輩之中,能有環哥兒這樣的后起之秀,老夫幸得教之,也算人生一大幸事矣。”
常言道:父母雙親健在,兄弟無故,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此乃人生三大幸事。
賈代儒有此感慨,實在是震驚于賈環已經可以通背《四書》《五經》,且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掌握了《四書》的精髓。
見賈環一副洗耳聆聽的樣子,賈代儒笑了笑,繼續說道:“我朝科舉取仕,沿用了前朝科舉制度,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后四部分是文章議論的中心,各有兩股對偶文字,共八股,故名八股文。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义市|
郎溪县|
申扎县|
乌兰县|
凤城市|
山阳县|
勃利县|
西青区|
桐梓县|
太谷县|
天门市|
佛冈县|
鄂州市|
晴隆县|
海淀区|
富阳市|
无棣县|
宾阳县|
綦江县|
阿合奇县|
石柱|
沧州市|
晋城|
五台县|
宝鸡市|
罗平县|
萨嘎县|
中阳县|
九龙坡区|
景德镇市|
抚松县|
伊宁县|
修水县|
武威市|
长岛县|
繁峙县|
崇左市|
砀山县|
桑日县|
磐石市|
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