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昨晚,為了困住斯克魯人潛藏在水下的飛船,錢松眾多的分身撕裂了海床,甚至引發了海底地震。 這場海底地震只有4級,遠離海岸,所以城市里的人們震感并不強。 但是附近海域里的海洋生物就不同了,海床地層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物質和養分,雖然大部分都被錢松的分身吸收了,但還有許多漏掉了,隨著地震波翻涌進了洋流中,浮到了海面上。 無數的浮游生物紛紛涌了過來,開始搶奪這些來自海底的“餌料”,浮游生物又引來了水母和魚類,以這個趨勢下去,這里很快就會成為一個優質的漁場——蝦米吃海藻,小魚吃蝦米,大魚吃小魚,食物鏈如此循環下去,該海域的生物多樣性肯定會大大加強。 只是,所有的海洋生物都沒想到,今天這生物多樣性,會多到這個程度——兩個人身魚尾的生物,手里握著一桿骨質的長槍,從遠處迅速游來。 一條鯊魚正圍著一大群沙丁魚大快朵頤,它可能是第一個發現這兩位不速之客接近的。 這條鯊魚今年26歲了,在它二十多年的人生里,見過無數的魚類,也見過穿著各種潛水設備的人類。 可是,魚類長得再怎么千奇百怪,它也沒見過能長出人類身軀的; 人類的潛水服再怎么奇葩,它也沒見過雙腿不分叉的。 人和魚的特征完全結合起來的生物,在這條鯊魚的魚生中,是第一次見。 這兩條人魚尾巴上的鱗片是漸變色的,從臀部的紫紅逐漸過渡到尾巴的深藍色,看上去很亮眼,也很妖嬈。 它們的上半身和人類男性很像,只不過都是光頭,皮膚光滑細致,上半身唯一的一片鱗片長在胸口處,淡藍色,有貝殼那么大。 當然了,鯊魚沒有“妖嬈”這樣的審美觀,它只是本能地知道,這兩條人魚,非常強壯。 最起碼鯊魚知道,自己絕對不可能擁有這兩條人魚的爆發力——它們游得太快了! 如果有專業測速的團隊再此,也一定會驚呼出聲,在不符合流體動力學身體曲線的前提下,這兩條人魚居然能保持時速140公里! 兩條人魚很快就來到了深淵裂隙的邊上,它們對視一眼,胸口的藍色鱗片不停閃爍著,似乎是在交流。 是的,在水里發聲說話,的確不太方便,所以它們進化出了使用生物電磁波的方式,直接溝通交流,而生物電磁波的收發器官,就是他們胸前那片小小的藍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