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對你……還有你的那些小兄弟,本來早就做了一套安排,你們按部就班的作死,我按部就班地做事,過個兩年,大家的事情也就了了,但是最近想了一些事情,大過年的,本來該回張村,轉道了來了你這邊,我就想問一句,你給軍隊里的軍官送女人,按照你們的人情世故,按照封建的規矩,你該死幾次啊?” “……” “……你這么懂規矩,就應該知道,在哪個朝代,都是死全家。所以今天,我是這樣過來的,不太合規矩,但不管按我的規矩算,還是按你的世故算,應該也沒什么區別,想必你也能坦然接受。” 李如來微微抬了抬頭,臉上最后一絲血色都消失了,汗珠涔涔地滲出來,寧毅嘆了口氣。 “廚子不錯,坐下吧,吃最后一頓。” 廳堂外有風吹進去,李如來的身形搖搖晃晃的,他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平時身形高大、保養不錯,頭發還是黑的,但這一刻,像是要從畫面里變得透明、消失。對面的寧毅將近四十的年紀,但目光中透出來的威壓則遠大于此,他拿起一只茶杯看了看,復又放下,陡然間,一巴掌拍在了木桌上,整個木桌似乎連地板都是一陣動搖,他憤怒的聲音吼了出來。 “坐——” 李如來拉開椅子,在桌邊坐下了,他將雙手按在圓桌上:“我、我……” 他的聲音顫抖,想要說些什么,但終于也沒能說出來,對面的寧毅也坐了一陣,不知道為什么,準備殺人全家的他也顯得有些疲憊。如此過了好一陣,在李如來表情的幾度變化間,他道:“想到什么了?” “我……我在想……我只是揣測、揣測……主席……若真想殺我……殺我全家,是否……便不會親自來了……” …… “……過來之前,我正好想了一些問題。” 廳堂里的聲音,過得片刻,才又響起來。 “投降之后,對你進行閑置的處理,有我個人的好惡在,但總的來說,對你是不是真的不公平,就好像你一直對比的陸橋山,他是敗軍之將,被抓住后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如今可以大用,但當年望遠橋之后,決定把你當成一個典型,千金市骨,結果沒有對你做出妥當的安排,這也許是我們在工作上需要檢討的一個錯誤。” “當然這是小的一方面……而在大的方面,人情世故,這世道的因循,并不是不存在,我們在華夏軍的學習班上,每次都說,做事有道有術,在道的方面,要追根溯源,詢問初心,而在術的方面,必須實事求是,世間存在的規矩,不能因為你目標偉大,就當它不存在,我們一次一次的講,當然是因為,很多人在辦事當中,道跟術根本就分不開。然后我忽然就想到了你的問題……” “李將軍,你在人情世故里泡了這么多年,投降的時候,看不懂華夏軍,情有可原,在你的幻想里,所謂打天下,無非是團結你們這樣一幫能打的兵痞子,一起在這樣的餐桌邊,吃著火鍋唱著歌,然后許諾將來得了天下,要許你們一個什么樣的功名,這樣的事情,從三皇五帝,到劉邦項羽李世民,都是人之常情,也是開國的常態……” “那個時候,你們想不到太多的東西,但我好奇的一點是,李將軍,你挖空心思的交了這么多華夏軍的朋友,在跟他們吃喝玩樂,腐蝕他們的過程中,對于華夏軍每天在喊的目的,對于我們打算做的事情,你是不是……多少有些清楚了呢?” 寧毅的手在桌上輕輕的劃了劃。 “我們想要打破儒家的循環,想要開民智,要搞格物,提倡四民,往上我們想打破治亂的循環,往下我們要破掉鄉賢的統治,希望民眾多多少少能夠在讀書之后站起來,我們想要做數千年未有的變革……幾年以前,這些東西對你來說很遙遠,你的人情世故告訴你,這些東西實現不了,甚至對于為什么不能實現,你有自己牢固的看法,甚至于你的看法都還比較完整,但是幾年以后的今天,李將軍,我們在一條船上,哪怕你仍舊不太認同,但對于這條船的去向,你應該已經明白了。” 微微的頓了頓。 “一般,在這樣的問題面前會有兩個選擇,第一,你下船自己死去,第二,在這條航路上哪里礁石、哪里有問題,用你世故的經驗,想想怎么改掉這些世故的問題,我在想,我有沒有可能從中得到一些驚喜,你也不能再說,我沒給過你李如來機會。” 他靜靜看了對方片刻。 “領兵是不行的,給你一個村子。你知道最近在搞土改,實際上就是從鄉賢手里奪權,我給你第一百零一個實驗村,要怎么干隨你的便,跟工作組配合也好,你自己單干也罷,在不違法違紀的情況下,過個幾年,你村子里的人要富裕起來,要聽華夏軍指揮、要懂道理,小孩子要有書念,鰥寡孤獨有所養,你做得好,我給你更多的東西,將來的政治協商,會有你的一席之地,歷史書上會有你的評價。” 寧毅推開桌子,站了起來。 “在你的事情上想到這些,是一個意外,就算不是今天,未來我也會仔細考慮今天的問題,但那個時候,你全家都已經死了,所以今天過來,是你的運氣好……當然,走不走這條路,你自己的事,待會會有人進來,過去的事情,交代清楚,就當你買一條命,重新做人,之后我們騎驢看賬本,走著瞧吧。” 他離開廳堂,朝外頭走去,就在將至院門的時候,聽見李如來的聲音從后方傳來了。 “是!主席!” 那聲音隱隱的,竟還帶著些興奮,也不知是劫后余生的激動,還是為了能夠做事而心潮澎湃。 保衛科的人放下了對準李如來的狙擊槍,秘書處的人手也陸續撤走,快到外頭大門時,他們過來向寧毅報告:“李團長還在外頭等著。”寧毅點點頭,著人將他叫過來。 兩人坐著馬車同行了一陣,寧毅說起一件事:“當年在小蒼河打仗,我說起有個皇帝,會把貪污五兩銀子的官員剝皮植草,你們所有人都拍手叫好,你現在還會拍手嗎?” 李東想了想:“會。” “好。”寧毅看了他片刻,點頭,“回去做個檢討,以后交朋友要謹慎。” 李東敬禮離開后,馬車一路行駛,上了回張村的道路,過得一陣,又有幾輛車靠了上來,這也是去張村過小年的車駕,里頭坐的是娟兒與李師師,卻是知道李師師孤身一人在成都的蘇檀兒,吩咐娟兒邀其到張村暫住,共度新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