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見勝七盛氣凌人,作為小圣賢莊二當家,顏路雖然與世無爭,但也不得不站出來。 顏路的劍只有一個劍柄,讓人看著覺得好笑。 然而真正了解這柄劍的人,卻知道他是一把世間少有的名劍。 含光劍,風胡子劍譜排名第十六。 “視之不可見,運之不知其所觸,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 鋒芒含而不露,這就是含光的本色。 含光劍與顏路的坐忘心法完美契合。 君子無爭,含光無形,坐忘無心,三者合一,使顏路進入了一種絕對虛無的境界。 人,劍,功法,三者完美契合,所以結果就是,哪怕勝七武功在凌厲剛猛,遇到顏路,也不得不以平局收場。 然而說是平局,但比武上說,卻是顏路敗了。 不是輸在武功,而是他不夠狠。 兩場比試,一勝一負,又是平局。 所以最后的輸贏,又一次落到掌門的伏念身上。 伏念是儒家掌門,手持劍譜榜第三名的名劍太阿。 太阿劍,又被稱為“威道之劍。”輔以伏念自創的圣王劍法,又是相得益彰。 與別的門派不同,伏念也好,顏路也好,他們的性格都在暗合自己的武器。 只是不知道他們是因為性格選擇的武器,還是武器改變了他們性格。 伏念主張“內圣外王”。 《莊子·天下》:“是故內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儒家伏念出站,扶蘇自然將目光放到了曉夢大師身上。 與張良兩人不同,要和伏念以劍論道,需要的不只是實力,同時還要有相應的身份。 伏念是儒家掌門,想要和他論道,也只有同為道家天宗掌門的曉夢才有資格。 又或者扶蘇自己下場,否則隨便換個人,只會讓人覺得扶蘇不懂禮數。 作為兩家掌門,兩人要是和前兩場一樣比劍法論道很明顯有些失身份。 所以在曉夢的提議下,兩人決定比內力。 因為每個門派的專屬內功,都代表著他們對天地至理的理解。 內力比拼,功法比拼,也就是對道的比拼。 因為曉夢提議,一行人已經來到小圣賢莊院中的一處小湖上。 長長的走廊九曲十八彎,穿過湖面,接連兩側。 湖里長著稀稀拉拉的水草,還有幾株荷花。 雖然不多,卻將清澈的湖水點綴的恰到好處,暗合天地至理。 湖水中心長廊處,只有伏念和曉夢兩人持劍而立。 至于其他人,因為擔心打擾到兩人內力比拼,全都很自覺停在了另一個轉彎處。 曉夢這個時候,古井無波的臉上終于露出一絲爭強好勝的眼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