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幼時知理如夢深-《酒劍四方》
第(1/3)頁
今日學堂早早開了門,早有等候的學子熙熙攘攘呼朋引伴,魚貫而入。學堂分甲乙丙丁四齋,甲齋中學子最為靈犀聰慧,都是有望及第高中的好苗子,乙齋則是略次,以此類推。
天曉得云仲和李大快這等疲懶貨色如何混進的乙齋。二人早就淪為了先生的眼中釘,屢教不改之后索性另設了兩張雅座,遠遠的扔在書齋最后,眼不見心不煩。
今天乃是例行檢查課業的日子,同窗都窸窸窣窣翻出了摘錄與練筆,等候先生翻閱,只有云仲和李大快這對難兄難弟,吭哧半天也沒翻出什么來。對比先生早已經習以為常,只是默默掏出竹板,喚兩人上前吃手板。
想起手板的滋味,少年額頭沁出一層汗水,走上前去細若蚊蟲的說道:“學生昨日清理書囊,將寫罷的功課落在家中了,明日一早準能帶來,懇請先生暫且饒一頓手板,待到明日再打也不遲。”這話看似老實誠懇,實則無比滑頭。若明日將功課帶來,再打手板,情理上肯定難以說通,輔以軟磨硬泡半晌,不厭其煩之下,稍稍訓斥兩句空話,逃過一頓責罰也不無可能。
先生也不惱怒,只是讓他當即回家拿來便是。
朝夕相處幾載,任誰都能猜到,這乃是少年慣用伎倆,他若是功課一字不差寫好,定不會忘帶,而是吵嚷著請先生批閱,巴不得乙宅人盡皆知,今兒日頭不走東方,他云仲也寫功課了。
少年垂頭喪氣向家走去,路過茶館突然心思電轉,跑去掌柜那要來了筆墨,趴在桌子上筆走龍蛇。正是日出三桿,茶館還未有什么販夫走卒,清閑得很。
茶館掌柜的是個富態的胖子,據說是早年間從東嶺關逃難來的小鎮,雖說是逃難,但任憑誰也不知,一個瘦骨嶙峋的逃難人,懷里怎會揣著二十兩白花花的雪花紋銀。仗著這些本錢和幾分做生意的天賦,在市井處立起茶攤,一碗茶水賣價兩個銅子,就這么安頓下來。
小鎮上多數男丁謀生的手段,大抵都是靠隔著幾座穿云高山之外的青柴縣招工。青柴乃是方圓幾百里最闊氣的縣城,倒不是縣里家家門戶殷實富裕,可在小鎮人看來,青石的院墻紫泥的瓦,家家戶戶都是土皇帝。每逢修葺牌坊開造新居,便習慣從小鎮招些壯工,一來是鎮上多是莊稼漢子,大字不識脊梁朝天,渾身疙瘩肉,干活也勤快肯賣力氣;二來便是民風淳樸,即使少給幾個銅子,也沒有人真張嘴討要,長此以往,也就自然而然習慣了,破土動工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招小鎮壯工。
于小鎮而言,的確是件好事,家家日子比以往都好過了不少,大夏天閑暇時候,赤膊爺們兒也愿意出倆銅子,三五成群在胖子的茶攤上喝碗涼茶緩解暑氣,再到鎮外的小河塘里撲騰半晌,日子也還滋潤。于是七八年的功夫,昔日逃難的人竟然盤下一間不大不小的鋪子,把茶攤挪到里面,時不時還請來說書先生,搖頭晃腦說上幾段書,不過茶水依舊是兩個銅子,從未變過。
掌柜本來瘦高的體型也漸漸發福,一來二去反而沒人知道他本來姓名,只知道東邊街口有個茶館胖掌柜。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宁县|
天等县|
葫芦岛市|
冀州市|
武冈市|
甘孜|
宜昌市|
海城市|
安仁县|
黑山县|
德兴市|
贞丰县|
保定市|
和龙市|
宜春市|
邛崃市|
都兰县|
宝清县|
来凤县|
特克斯县|
桐庐县|
广昌县|
浪卡子县|
北宁市|
云霄县|
武义县|
萍乡市|
乐陵市|
嘉善县|
手游|
呼和浩特市|
晋江市|
宜兴市|
岑溪市|
通州市|
大兴区|
宜良县|
栾川县|
阿拉善盟|
桃园市|
平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