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則明面上墨家的那些道義墨家自己還是要遵守的,但實則內部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昔年楚國伐隨,便有一番言辭。 “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 說到底,最后還是靠謙虛的“弊甲”作為底氣。墨家如今不敢說可以觀中國之政,但是摻和各國紛爭的能力還是有的。 如果只是提供守城器械,墨家本身不會遭受到三晉那邊的指責,也不會有人趁機攻訐墨家的非攻之類的想法言行不一。 胡非子帶來的指示,關鍵就在于如何在不超脫墨家本身道義的情況下,在魯陽魯關一戰(zhàn)中再次讓諸侯側目,名動天下。 至少要做到讓墨家可以說“我有弊甲,欲以止諸侯之戰(zhàn)”。 這一點適在墨家的一貫表現來看,的確是最合適的人:所謂言行合一,做什么事總能講出符合墨家道義的道理,可以說服別人。 再者,當年墨子游魯陽的時候,不少墨子的嫡傳弟子和魯陽公熟識。選定的七悟害之中,都和魯陽公有些交情,這種事最好也就是適和孟勝這兩個候補七悟害且和魯陽公過去沒有交情的人出面。 現在既已會面,適便與來到這里的墨者一同前往魯陽。應城距離魯陽不過數日行程,一路上多做探討。 及至魯陽,焦急不安的魯陽公親自迎接。 適雖年輕,魯陽公卻也不敢輕視,這幾年聲名鵲起,如今正是需要助力之時。 先是和適等人追憶了一下當年墨子游魯陽的事,又問了問公造冶等人的近況。 魯陽公知道這一次墨家會提供一部分武器,上次商丘之戰(zhàn)他也只是聽說,不曾親見火藥。 但凡聽說,總有夸大其詞的地方,雖不至有糜爛數十里這樣的說法,但是當夜的情況在楚國貴族中還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看著墨家眾人運送來了馬車上的兵器,魯陽公希望先看看,適卻沒有同意,而是先問道:“昔日長勺,曹劌問于魯侯何以戰(zhàn)?今日晉鄭出兵在即,我也想問問您,何以戰(zhàn)?” 魯陽公聞言,嘆息一聲道:“若以民心而論,民眾戰(zhàn)意不足。” 適直接道:“不和于國,不可以出軍。墨家守城,需要民眾想要防守,巨子曾說想要守住一城,要么是民眾樂于防守回報恩情,要么就是祖墳皆在城外而敵軍焚燒挖掘祖墳。” “晉師鄭師如果不挖掘祖墳惹起眾怒,您自己又認為民眾戰(zhàn)意不足,我只怕這場仗不好打。縱然墨家提供了守城器械,但也需要人來使用,您以為怎么樣才能夠讓民心依附呢?” 魯陽公搖搖頭,適又將現在的情勢分析了一下。 如果這一仗打不贏,最壞的情況是晉鄭聯軍攻破長城防線,王子定入楚。這樣一來,作為堅定站在楚王熊疑這邊的魯陽公必然要受牽連,收回封地也是有可能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