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先生守城,多助小國,因為小國的國君無可奈何,只能用我們墨者。至于楚這樣的大國……我看還是適說得對,再等等,派人去游說楚王,看看他在一年后是否還遵守弭兵盟約。” 幾人心道,經(jīng)歷了商丘之戰(zhàn)弭兵會夭折一事,王公貴族的話,真的是難以相信了。 高孫子點點頭,示意自己認可巫馬博的看法,笑道:“從信上看,適倒是一貫如此。他五年前就不信王公貴族,現(xiàn)在依舊不信。我覺得他說的對,可能有人會是周文商湯,可商湯子嗣尚有紂王,文王后裔也有昏聵不能佐之輩。不能把利天下的希望寄在這些王公貴族世卿身上。” 墨子哎了一聲,說道:“他說的倒是沒錯。只是牛闌邑一戰(zhàn),證明楚長城非是一時可下,晉楚再爭就只能在鄭與大梁之間了。此地苦矣!” “如今王子定在鄭,三晉兩侯俱薨,魏人今年也難出兵,還要調和三晉關系、與新君慶賀、會盟三晉合力之事。鄭國豈能擋得住楚人的反擊?” “雖說鄭國趁著王子定出走、楚王新任不穩(wěn)之時攻下了楚國武陽,可他若不攻,將來楚人也未必就不攻。到頭來我們依舊沒有說服天下的好戰(zhàn)之君。” 蹙眉半刻,墨子又道:“鄭幽公死于韓武子之手。如今鄭人突襲陽翟,韓虔死在城內,就算不是鄭人所殺,到頭來韓人也必要攻鄭。” “依我看,駟子陽也難做,他不可能想到韓虔會死。如今可好,本來與楚為盟抵御韓人,現(xiàn)在又跳反率先攻下了榆關,殺死了景、舒兩族的大夫。楚人也怒,韓人又有殺君之恨,魏國縱然想要維持,也難啊。” 看了一眼適走后暫代書秘吏職務的笑生,墨子問道:“鄭國那邊最近市井之間輿情如何?” 笑生掏出一個小本兒,看了看道:“市井間,對于駟子陽攻楚一事頗多不滿。加上駟子陽執(zhí)政過于嚴苛,有人勸阻要學子產一張一弛,他也不聽,認為刑法已定不能更改。太宰欣等人也在散播對子陽不利的言論。” “去歲攻武陽,鄭人便有不滿,畢竟楚國大國,鄭人害怕楚人報復。韓虔死后,消息也很快傳到鄭地,咱們的人也聽到不少消息。鄭人……恐慌多與復仇的高興吧。” “子陽……似乎在韓虔死后,即刻派人前往韓國吊唁。不敢對國人煽動復幽公之仇之類的話,他也怕了。” 市賈豚拍手道:“晚了!鄭小國也!非要有大國之心,豈能不危?鄭國必亂。也正好,楚人暫時用不到守城的器械,那些制作火銃手炮的工匠,也可以繼續(xù)制作,借牛闌邑之戰(zhàn),售賣給鄭國。” “所得錢財,一可以用來開辦南陽鐵礦,二來……也可以從鄭國多換馬匹。即刻用于耕地,也可以訓練馬鐙騎手,增強沛彭的軍力,以備將來。” “天下大義,如今我們雖還不能掌握,但是……什么是防御武器、什么是進攻武器的規(guī)矩,我們卻可以定。” “適的話,倒也沒錯,真要是每座城邑都修成牛闌邑的樣子,配備火炮和火銃,攻城一方難以破城,似乎也真有可能短暫弭兵……” 他既說是似乎,那就真的是似乎。因為適在秘信中明確告訴眾人:牛闌邑的城墻,看似安穩(wěn),實則問題極多。只要攻方有炮,或是挖掘地穴曲道接近后以火藥爆破,頃刻可破。 墨家要授天下堅盾,必有可破盾之利矛。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