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同義-《戰國野心家》
第(1/3)頁
索盧參從始到終,一直沒有談利天下。
但是最后的那番話,實際上也就是在告訴對面那些人,他們的做法是在害天下,因為他們“利天下”的基礎——農業是社會財富總和增加的唯一手段——是錯誤的。
基礎錯了,之上的所有推論都是錯的。
既然沒有什么利天下的可能,那就只能赤裸而又骯臟地只談政策本身,是否能夠利秦君、利叛墨集團。
兩個臉色羞紅的人,終究在真理面前無地自容,不再想著當了婊子卻還要立牌坊的幼稚想法,也終于在幾番尷尬的酒水下肚后說起了秦地變革的第三步。
而說到第三步的時候,索盧參一口酒差點噴出來。
因為對方說的第三步,叫做“上下同義”。
高個之士低頭道:“墨子曾言,欲要成事,必要上下同義。是故要做到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
索盧參聞言,忍不住說道:“你我相識也算三十余年,我今日才知道,你原來姓盧!”
高個之人自然不姓盧,但既是貴族出身,索盧參話語中的諷刺自然頃刻了解,這是用了《襄公二十八年》中斷章取義的典故。
他卻道:“民智未開,秦地與泗上不同。泗上可以做到集眾義分是非,秦地不能。”
索盧參也不反駁,又問道:“那你又是如何做的?”
高個之人從懷里摸出一小冊書,書名用的是墨家的賤體字,書名是《耕種法》,然后問道:“你認得這上面的字吧?”
索盧參翻看了一下,里面的字用的都是墨家的賤體字,點頭道:“這當然認得。”
高個之人笑道:“所以,還是要感謝適弄出的文字和紙張啊。秦篆復雜難寫,學來不易,編戶齊民統治基層,又需要大量的識字官吏,所以勝綽便借此字、此紙,編纂律令。”
“并且規定,這些文字,便是秦地吏人之書,稱之為吏書。有了紙張和文字,便有了上下同義的基礎。”
“我們編纂了政令、法度,如何稼穡、如何種植、如何牛耕,這些都可以從你們那學到,然后定下來怎么做,以官吏強制教授農夫,產量倍增。”
“民眾得利,更加支持,于是廣招小吏,學習文字,抄寫律令,書同文、律同冊。”
“我們和秦君制定了法令,傳授給小吏,小吏學到后,教授給民眾。斷絕任何講學之人在秦地游歷、任何有悖于律令的學問都行焚燒,那么自然上下同義。”
“這本《耕種法》,就是農吏必學的,上面規定了什么樣的土地撒多少種子、糞肥如何堆積發酵、灌溉何時進行最佳,這都是從你們那里抄來的,又因地制宜在秦地詢問了農夫更改的。”
“農吏尚且如此,那就不要提那些律吏了。”
“秦君直轄的三縣之內,一個聲音、一個稅率、一種法律、一種度量衡、一種義利,這便是我們所理解的上下同義。”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结县|
伊吾县|
十堰市|
黔南|
商水县|
彰武县|
北海市|
诸暨市|
湄潭县|
苏州市|
百色市|
台中市|
茌平县|
甘孜县|
安国市|
车险|
娄底市|
德阳市|
日喀则市|
玉田县|
门头沟区|
右玉县|
永年县|
安达市|
当阳市|
新干县|
普宁市|
那曲县|
大名县|
鄂尔多斯市|
广水市|
瑞金市|
商城县|
开原市|
兴海县|
德安县|
云安县|
金湖县|
密云县|
渝中区|
永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