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引誘-《戰國野心家》
第(1/3)頁
本質最是難尋。
吳起看到了其中的區別,但卻因為受制于時代,難以想清楚內在的區別。
心中所想,唯一便是:“因地制宜。秦地與泗上不同,泗上之政雖善,用于秦地卻不可。”
將這個念頭牢牢記在心中,又想如今天下戰國,亂世爭雄,必要上下同一,方能雄霸。
可墨家泗上,卻古怪的緊,單單是一個糧價的問題,就引得眾人議論。國人議政,在墨家看來竟然是一件好事,并不阻礙,以至于人人可以言對自己有利的想法,結黨以營。
這議政,應該是上卿的事,百姓無知,要仍議政,難道泗上不會大亂嗎?墨家難道連這個道理都不懂?
帶著這個疑問,吳起便將話題引到了糧價的問題上,又說起這個民意代表的職責。
庶輕王道:“這也沒有什么奇怪的。人人需要知道自己的利,才能夠知道什么樣的天下是符合自己利益的。”
“正是,人人知求利,天下可變。人人知大利,天下可治。現如今天下不知己利的人,還多得是,遠不是天下大治的時候。”
“都說我們墨家讓天下大亂,人心思利,這倒是奇了……人人得利,難道不是好事嗎?無非就是如今天下的制度,使得世卿貴族得利,而百姓不得利,于是他們聽到百姓也要得利,便驚呼天下將要大亂,當真可笑。”
庶輕王想著這些年在鄉里或是縣里學到的那些東西,隨口說出。
吳起聽著這些出口隨意間在別處足以引起轟動的話,看著在這里說出竟是眾人習以為常,心道:“昔年周公制禮,傳承數百年,有為禮而死的士,不下百千。如今墨家之‘禮’已成,能夠為之效死的士,亦不下百千。”
“既說得利,想來也是。世卿守周禮而得利;百姓守墨規而得利。二利相悖,必有一死,只看誰人更愿效死。”
“且看將來……竟是誰家的規矩傳于天下?”
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吳起此次泗上之行,雖行不足萬里,可是所見所聞遠超時代,帶來的沖擊可想而知。
就這樣辭別了這個村社,帶著一腦子的思索和一肚子的疑惑,走走停停,在途中遍觀泗上之俗。
見得多了,出使還要停車驚問那是什么,可等快到了彭城,吳起已經不再驚奇,以為便是見到再奇怪的東西也可以接受。
在沛邑他見到了飛在天空中可以載人的熱布袋,既都能飛于九天,哪還有什么足以引發震驚的呢?
彭城之外,聳立著一片煙塵籠罩的地方,那里便是此時天下、也可以說此時世上最大的爐鐵作坊群。
燒焦作坊、碎礦作坊、生鐵農具鑄造作坊、熟鐵攪拌爐作坊、鑄模作坊、軍工作坊……
整個泗上、楚越長江沿岸、甚至齊魯的部分用鐵,都是從這里產出的,借用水運之利,規模日益擴大。
只是遠遠觀望,吳起估摸加上在礦山中勞作的那些人,這一巨大的作坊群,少說也有兩萬人在其中。
河流之上,水排遍布,或用來碎礦、或用來汲水。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原县|
黄骅市|
永兴县|
昭平县|
仪征市|
大荔县|
林芝县|
鄂托克旗|
白银市|
调兵山市|
三亚市|
佛学|
山西省|
连城县|
余庆县|
哈巴河县|
怀远县|
神农架林区|
工布江达县|
江山市|
张家港市|
光山县|
光山县|
南通市|
大石桥市|
股票|
西贡区|
青龙|
阿克苏市|
山丹县|
屏南县|
临城县|
黔东|
大荔县|
象山县|
资溪县|
阳谷县|
呼图壁县|
海南省|
镇沅|
谷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