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至于皇父鉞翎是不是先動的手、皇父一族是對還是錯,那不重要,只有各國的需要。 需要他對,那他就是對的;需要他錯,那他就是錯的。 泗上有泗上的義、各國有各國的利、天下有天下的禮,根本連對錯的標準都不同,又怎么可能評判對錯? 現(xiàn)在重要的是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墨家要干什么?準備干什么? 在來之前,熊疑跟使者說過他的擔憂。 楚國不想打,墨家也不想打,但打不打未必就是雙方能夠控制的。 如果真的發(fā)生了大戰(zhàn),如果墨家因為種種緣故吞并了宋國,楚王就算不想打也得打。 本身楚國變革,諸多人就反對說這是“陰謀逆德,好用兵器,逆行天命,變祖宗制度”。 貴族對于變法巨大的反對聲,楚王其實根本無法壓制,若不然楚國的變法也不會這么慢。 幾十號有兵權(quán)的世襲封君,想要動他們,哪有那么容易? 如果墨家真的出兵宋國,楚王就算不想打,楚國的貴族也肯定要借機生事。 到時候一個“不顧天下制度、尊卑無序天下將亂”的大義扣在楚王頭上,幾十號封君名正言順地希望出兵,楚王又能怎么辦? 那時候便很可能壓不住。 也就是幸于十余年前王子定分裂之事,使得陳蔡等地的舊貴族勢力被一掃而空,楚王鞏固的在陳蔡地區(qū)的權(quán)力,和宋國接壤的地方基本上不會出現(xiàn)封君輕啟邊釁、私自開戰(zhàn)的場面。 要不然封君距離楚都極遠,本身也有一定的臨機處置的權(quán)力,包括開戰(zhàn)等權(quán)力,一旦主動介入宋國亂局,楚王也只能無可奈何。 現(xiàn)在泗上已經(jīng)開始了總動員,論及組織力和動員效率,泗上要比各國快數(shù)倍不止。 只要泗上鐵了心要干涉宋國,楚國就算參戰(zhàn),那也至少要到一年之后才能準備就緒。 因為不是出兵這么簡單,要先和貴族妥協(xié)、要先分配利益、要先把之前王權(quán)和封君之間的矛盾彌合,然后才有后勤、外交、會盟種種事。 各國諸侯現(xiàn)在擔心的“友軍不動如山、友軍漁翁得利”。 楚國要是單獨和泗上開戰(zhàn),魏國不用想,定然會搖旗吶喊,一方面瓦解泗上和楚國的關系、另一方面又堅定楚國開戰(zhàn)的信心,可至于說是否出兵、出多少兵……那就是未知了。 魏國五年前有背盟的前科,各國對于魏國其實都不是太信任,而且又干涉過趙國繼承權(quán)內(nèi)戰(zhàn)、干涉過楚國熊疑和熊定繼承權(quán)之爭,楚國對泗上警覺但卻信任,畢竟打就是打、不打就是不打;可對于魏國,那真的是既警覺又不信任。 倉促出兵,打不打的過不說,魏韓不出兵,楚國也絕不會出兵。 因為泗上的崛起,宋國的地位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二十年前,宋國是晉楚爭霸的必爭之國,只要宋國有亂,不管是楚國還是魏國,都會第一時間出兵。 因為對手肯定就是對方。 原本是兩人恩怨,現(xiàn)在是三方情仇,宋國有亂,楚國就有了別的選擇。 中原方向戰(zhàn)略收縮、加緊建設洞庭地區(qū)、加強南陽防線,這是楚國的戰(zhàn)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