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逆流而動-《戰國野心家》
第(1/3)頁
衛鞅所聽到的內容,總結起來無非就是逆時代而動。
在大爭之世已然來臨、諸侯尚且知道要集權打壓貴族收攏權力的時候,墨家給出的宋國非攻建國方略中的內容,無一不是反著來的。
按照方略中搞的,宋國的中樞機構擁有的權力和之前貴族林立的時候,并無多大的區別。
按照這么搞,宋國的中樞機構只擁有少的可憐的幾項權力。
正所謂,五比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是鄉有一萬二千五百家。
故而在非攻建國方略中,宋國一共分為十六個鄉和四個特別州。
這四個特別州由墨家負責管轄,包括宋國南部重要的邊關城寨符離和沙水渡。
剩余十六個鄉,各皆自治。
鄉內要推選出賢人會,以本鄉之人治本鄉,因地制宜、因俗制宜,但整體不應與宋國中樞的法令相悖。
每鄉各選出三人為中樞詢政院之議政代表,此議政代表由民眾直接推選出來,再匯攏各鄉之代表,選出中樞詢政之賢人。
看上去其實就像是當初攪合宋國政局的君子院和庶民院的翻版,只不過君子院的人員要由各鄉的代表選出,而否決了原本君子院必須由貴族圈子擔任的規矩。
鑒于此政方行,要以穩定為第一要務,故而第一次推選免除,而采用直接分配的方式。
其中農家的人分到了宋國西部貴族殘余最深的六個鄉,其余諸子學派個分到幾個鄉,暫時由他們學派的人指定人為鄉長,并且由他們學派的人指定三人為第一任的鄉賢代表。
由此組成眾議詢政院的人選,再由這些人選出中樞詢政院的人選。
第一次任期為五年,五年之后不再指定,而是由各個學派的人在民間鼓動,依靠各鄉之人推選出賢人。
按照中樞和鄉賢們互相扯皮、互相拖后腿的均衡策略,又確定了一下中樞和鄉賢們的具體職責、表決方式、各自權力等等。
詢政院大尹擁有任命中樞官員的權力,但任命人選必須從參政詢政代表所提供的名單中挑選。
所有代表每年可以領取一定的俸祿,成為專職的政務人員。
借用以往六官之形式,參照泗上各部首之先例,改組六官為六部。
其中,主管軍事和教育的,暫時由墨家的人擔任,剩余的諸如財政等,則由詢政院等提供人選。
宋國中樞所擁有的權力,在這個方略之下,其實小的可憐。
其中開戰權并不在宋公或者詢政院大尹手中,必須要經過詢政參政鄉賢中樞的認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庆云县|
沁源县|
武山县|
噶尔县|
漠河县|
岑溪市|
东港市|
紫金县|
江都市|
保康县|
遂溪县|
台北市|
繁峙县|
灵璧县|
阿图什市|
治县。|
南郑县|
抚州市|
许昌县|
东方市|
潼关县|
赤城县|
泰来县|
东莞市|
工布江达县|
新和县|
平定县|
沙洋县|
葫芦岛市|
孙吴县|
新乐市|
措美县|
保德县|
昌吉市|
河源市|
湖州市|
刚察县|
乐至县|
荥阳市|
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