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距離產生美和畏懼-《戰國野心家》
第(1/3)頁
曾經屬于齊國的膠州灣,如今是一座典型的類殖民城市。
殖民不是什么很后世的詞匯,武王伐紂東征分封,建城以分國野,也就是一種古典殖民手段。
在膠州灣最狹窄的夾口處,兩座石制的炮臺堡壘建筑控制著出入膠州灣的水道,沉重的鑄鐵炮密布。
堡壘內是城市的核心區,這是軍事區,一旦被圍困,這里將可以利用海上的補給堅守。
足夠的鐵炮和堅固的城墻,只要駐守千余軍隊,便足以支撐半年甚至更久。
堡壘外面,是因為貿易而發展起來的城邑。
齊墨之戰后,膠州灣周邊三十里內都歸屬于墨家統治,作為當年交出齊西南諸多城邑的交換。
因為墨家不承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法理,所以也就不承認膠州灣的土地歸齊侯所有,而是歸九州諸夏萬民所有,故而割讓之后并不給齊侯租借費。
但法理歸法理,實在的利益還是要講,齊墨戰爭之后墨家的實力還不足以完全挑戰舊秩序,所以為了安穩,每年會給齊侯一筆錢。
這不是租借費,而是“為齊國民眾購買鐵器以利民生贊助費”,本質上其實就是給點錢讓齊侯不至于極力反對,但說法大為不同。
三十里之內的統治早已經本土化,民眾分配了土地、移民并屯組成了便于統治的村社、普及了村社民選、完善了兵役勞役制讀、也完善了最簡單的教育體系。
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齊人逃亡至此。
有舉家從陸上跑來的,有乘船跑來的,也有一些人口販子販運過來的。
城邑的中心在后世的青島市區,這里原本就有個漁村。
這些年隨著齊國的反動變法再農奴化和泗上工商業的發展,使得膠州灣這里成為了一個十分繁忙的港口。
齊國貴族們的棉花、糧食、蠶絲等,沿著河水運送到港口,再在港口裝船,運送到泗上。
再將泗上的棉布、絲綢、璆琳、鐵器、蔗糖、陶瓷甚至軍火,運送到膠州灣進行貿易。
從膠州灣到淮河口,是此時相當繁忙的一條海運路線。
兩方經濟政策的互補性,催生了膠州灣的繁華,越來越多的人逃亡到這里,或是在船上做事、或是做小生意。
十余年的時間,一群新興的市民階層便已出現。
人種又無區別,方言頗為相近,墨家在泗上的那一套文化也很快成為了膠州灣三十里之內的主流。
膠州灣地區如今已經沒有泗上組建的駐軍,而是由本地服兵役的人組成了軍隊。
一個標準的步兵旅,一個騎兵連,外加五百名海員組成的舟師。
此時大戰的陰云籠罩,城邑內的報紙上每天都會有諸多宣講鼓動的話語,但是膠州灣這里還未開始全面動員,退役老兵依舊在家中,只是做了登記但卻沒有開始征召。
七月的一天,城中某處熱鬧非凡,本地的豪強林鯨正在舉辦酒宴,以慶祝一件大事。
林鯨也是一個逃亡過來的人,但他一開始不是逃向膠州灣的,而是后來遷徙過來的。
他最開始逃亡的方向是蓬萊,那里也是墨家控制的港口,是通往燕國、箕子朝鮮和朝鮮半島部落的重要港口。
當時他逃去蓬萊的時候,窮的連身衣裳都沒有。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区|
略阳县|
普兰县|
汤原县|
陵川县|
奎屯市|
兴安县|
三门县|
台北县|
从化市|
尉氏县|
定州市|
衡南县|
康马县|
英吉沙县|
林州市|
榆中县|
南丰县|
玉门市|
静乐县|
中方县|
基隆市|
句容市|
武陟县|
新泰市|
平江县|
锡林浩特市|
健康|
东乡县|
玛曲县|
湟源县|
二手房|
肃北|
鄯善县|
福泉市|
枣阳市|
吉安县|
石楼县|
阜新市|
靖远县|
林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