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空城計(下)-《戰國野心家》
第(1/3)頁
自耕農,商人,工商業者,作坊主,農家或者墨家完全控制的村社農夫都是在本心上支持開戰的,這便有了足夠的群眾基礎。
只要私有制還存在,就沒有任何一個黨派或者學派能夠做到代表所有人的利益,這一點墨家弄得很清楚,所以屁股坐的很正。
農村和城邑的分歧日大,使得墨家可以坐在其中維系統治。
城市的雇工如果起義,可以用最保守的自耕農兵員鎮壓。
反過來農夫起義,又打不過城市工商業展出現的火炮、火槍。
現在矛盾還沒尖銳到這種地步,而且還有更為惡心的貴族存在,使得泗上乃至宋地總體上一片齊心協力的景象。
這便是墨家高層在宋地打一場大殲滅戰的信心來源,雖然這樣那樣的矛盾在泗上也不少,可要是比爛的話諸侯比泗上要爛的多。
在這種群眾基礎下,很快就在宋地東部征召了兩萬余名激昂慷慨的民眾,和一部分泗上的野戰部隊一起,編出了一個戰斗力不強的新軍團。
九月方至,齊、魏、韓、衛四國已經達成了一致,正式宣告出兵。
而與此同時,墨家也在泗上上演了一出“墨家第一次攻城不利”的戲。
宣義部在報上用極為罕見的語氣,完美地表達了什么叫“色厲內荏”。
一面警告韓、衛各國不要妄圖阻礙利天下之大業,另一方面又搞掉宣揚墨家即便主力不在,依舊有攻城略地的能力,威脅韓衛不要輕舉妄動。
為了配合這番話,這個新編制的軍團在齊韓聯盟宣告出兵之后,便主動進軍雍丘,仿佛是為了證明主力不在泗上的軍團依舊可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般,也仿佛是真的準備攻下雍丘進軍大梁。
近三萬故意拼湊的部隊先制人,在諸侯聯軍尚在集結的時候,開始了圍攻雍丘的演戲。
雍丘在列國紛爭的地緣局勢下很重要,北依大梁、南壓商丘,這是當年楚、韓、魏三國防墨同盟防線的一部分。
這里的城墻修筑的很厚實,當初就是作為一個邊境要塞城邑而存在的。
城中暫時駐軍不多,正規的常備軍也有三千。
新編制的這個軍團雖然是拼湊起來的,最多作為二線守備部隊存在。
但是雍丘內的常備軍不多,加上這些人也多有服役的經歷。雖說宋公退位不久,這個新的軍團依照新的征兵法令組建不久,可是雍丘城的那點兵也不敢出來野戰。
這個新編制的軍團的裝備比較差,包括做骨干的那幾個旅,也都是泗上的二線部隊的配置。
標準的冷熱混合編制,半數火繩槍半數長矛,每個旅四門小炮。
泗上的精銳部隊大部分用的是燧石槍,即便這些年抓緊擴軍備戰,可也不是能夠做到人手一支的。
新擴軍和動員之下的新軍團還是冷熱兵器混編為主,沒有簡易刺刀和燧石擊,還得依靠長矛手做盾來掩護火槍手。
相對泗上而言這些配置很寒酸,可相對于諸侯的主力軍團,配置卻相差無幾甚至更強一些。
諸侯之中,楚和齊都是昔年齊越戰爭時候的流派,火槍手代替弓弩手做主力輸出,戈矛手做掩護。
韓、魏則是重方陣流派,披皮甲重步兵方陣,四周有重火槍手掩護,依靠方陣的緩慢推進來突破。
秦獨樹一幟,用不能插短矛的重燧石槍代替了秦弩,用以排成相對于火繩槍更密集的投射火力陣型,火槍手的數量相較戈矛手更多,陣型也是講究更長、更薄,以揮代替秦弩的重燧石槍的優勢。
燕國還在用鄉射制度征召弓手,趙國則是以輕騎兵為主輔以三晉同源的重步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川县|
海丰县|
乌兰县|
深水埗区|
秦安县|
河间市|
定南县|
新建县|
宁明县|
伊川县|
竹山县|
襄樊市|
霞浦县|
顺平县|
巴马|
儋州市|
淅川县|
舒兰市|
丹东市|
游戏|
清镇市|
汝阳县|
和林格尔县|
西昌市|
台前县|
静乐县|
富宁县|
阳江市|
衡水市|
闽侯县|
双峰县|
涿州市|
龙江县|
民县|
大兴区|
明光市|
资兴市|
巴青县|
缙云县|
钦州市|
尉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