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果自己單獨冒進至柘城,可是中軍主力卻還沒有攻下寧陵、承匡,自己就會很危險。 自己攻打譙城的任務,前提是中軍主力攻下了承匡、寧陵,然后他才可以放心地區攻譙城。 現在承匡還未攻下,寧陵還在墨家手中,若是這時候貿然輕進,極有可能出大事。 之前的雍丘圍城,有兩件事可以明確。 其一,墨家可能在泗上的確沒有主力部隊,墨家最擅長的炮兵都被調往了萊蕪一線。 其二,墨家可以在宋地組織一場至少三萬人參與的戰役,即便這些人是泗上的新卒老弱,但那是相對于泗上的主力而言的。 圍城十二日而不下,這對于諸侯的軍隊而言實在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也就是相對于墨家的主力而言是弱旅。 可是段端卻明白,若是被這支部隊抓住機會圍住了自己,自己很可能就要被殲滅。 現在,這三萬人在哪? 是縮回了商丘死守,防止分兵被各個擊破而退守? 還是藏在什么地方,布置著陷阱誘使他進入這個陷阱? 段端想,如果自己是墨家在宋地的主將,會怎么辦? 會死守?還是會如何? 他之前也曾讀過不少墨家的書,想到墨子時候墨家的守城思想就是上守為攻,下守為城,他越發覺得這一次墨家連續放棄了兩三座城邑的行為極為可疑。 思來想去,他決定還是不要貪功冒進,而是派出使者告知諸侯若諸侯大軍不破寧陵,他絕不再往前走一步。若大軍攻破寧陵,他便可攻破柘城、南下苦縣,從而威脅譙城。 信使派出之后,段端卻也不是在這里傻傻等待,而是選擇了主動試探。 他先將大軍前進到陽夏,在陽夏修整城防,以作為前進的基地。 同時朝著苦縣、陳等地廣派斥候。 次日又假意要繼續前進,命大軍開出陽夏,作勢要前繼續進攻。 ………… 陽夏之南的陳地以北。 此地解懸軍主將聽著斥候回報的消息,略微有些緊張。 他知道墨家的高層戰略,也知道自己的任務就是做引誘,讓聯軍的主力相信墨家泗上的野戰部隊的目的是要吃掉聯軍的右翼。 如果不能夠讓諸侯聯軍相信墨家泗上的主力在他們的右翼,那么這場仗就可能會有些難打。 他是相信己方的戰斗力的,但是如果不能將聯軍的中軍和右翼拉開,便可能出現圍繞著商丘打出一個比預想要大的大會戰,己方的傷亡可能會大一些。 不是不能打,而是到時候在商丘城下會集結大約八萬到九萬的敵軍,墨家沒有絕對數量的優勢。 一對一固然不怕,可是若能在優勢兵力之下圍殲,己方的損失也會小,意外也就更小。 他相信巨子親自指揮此番決戰,失敗是不可能的,可就怕到時候包了餃子之后皮不足夠厚,諸侯聯軍在損失大半后撤走,那就不妙了。 自己手里的這點兵只能做疑兵用,真要讓他們去切斷聯軍后路并不足。 他手里的野戰兵力只有半個騎兵旅,一個步兵旅,要靠他們的表演讓聯軍作出墨家主力意圖分割圍殲聯軍右翼的假象。 此時他得到了消息,說是聯軍右翼的韓軍已經出陽夏,他知道自己這一支疑兵就要登上舞臺了。 若是演的不好,只怕到時候會影響大局,到時候本來準備八萬打六萬的,結果弄成了八萬對九萬,那可大為不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