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諸侯聯合出兵本來就很容易出問題。 遠的來,燭之武退秦,秦晉聯軍各懷心思,最終鄭國得存;晉陽之戰,三家反趙結果盟友捅刀。 原本歷史上應該出現,現在已經不可能出現的韓趙的魏國繼承權干涉戰爭也是差不多。 原本歷史上魏擊一死,公子緩號稱有強宣稱,韓趙出兵干涉魏國繼承權戰爭,趙國要把魏國做掉;韓國要把魏國削弱,導致了韓趙兩家互相咒罵。 趙國罵韓國目光短淺,沒有誠意,沒消化吞掉的鄭國之前沒有心思遏制魏國,目光短淺將來必然遭禍。 韓國罵趙國野心勃勃,做掉魏國趙國做大,到時候定要侵伐中原,韓國趙國在把韓國當傻子,韓國憑什么要遂了趙國的心愿做掉魏國? 兩家互罵了一日,結果賭氣退兵,魏國得存,最終才有了魏國圍邯鄲而孫臏田忌成名之戰。 現在的情況有些類似,但又不太一樣。那是大勝之前,現在是大敗之前,自不相同。 就在韓齊臣子互罵的時候,天子近臣熬孫仲子起身道:“如今天下危在旦夕,乾坤有顛倒之懸,墨家為諸侯大敵。此時此景,合則生、分則死,諸公此時不該咒罵悔恨,而是該商討退兵之策!” 從天子到近臣,沒有一個人在聽東北方向可能是墨家主力后選擇野戰,因為他們懼怕,也根本不敢野戰。 所要討論的只是退兵,以及退兵的方向。 大軍圍困商丘,剛剛展開,重新收攏至少也要一天半的時間。 圍城不是數萬大軍都蹲在一起,而是要分成許多營寨,挖掘筑壘準備草木。 這是一個圍城的陣型,如果要撤軍,需要先收攏部隊,次序撤走,不然很可能變成一場潰敗。 現在墨家主力的前鋒已經在四十里之外,主力最多也就在六十里左右,若是強行軍的話,兩日必能到達。 現在每拖延一刻,就多一分危險。 齊國傾向于現在就沿著原路返回,韓國則傾向于南下會和陽夏的韓軍,擰成一團,從陽夏突圍撤走。 見熬孫仲子如此,齊人收斂了冷嘲熱諷的語氣,與韓人道:“現在陽夏附近還有一支墨家的部隊。之前三千趙人被殲,才有了段端以為那是泗上留守主力的判斷。” “若是南下,經陽夏退入許……實則很難。” “在陽夏附近的那支墨家偏師若是半途于泓水堵截怎么辦?一旦堵截兩日,墨家主力跟進,則六萬大軍盡圍于泓水,如之奈何?” “再者,從陽夏退入許,必要經固城。如今承匡尚有墨家萬人偏師,我軍若動,他們先攻固城堵截,又將如何?” 韓臣連忙道:“可遣人命段端出兵固城。” 齊臣卻道:“從商丘到陽夏二百余里,從陽夏到固城亦有百里,十萬大軍拉成一線,綿延在三百里長的戰線上,韓人可是怕墨家不容易穿插截斷擊破嗎?” “如今之計,唯有壯士斷腕,放棄陽夏之師,主力迅速回撤。在承匡、戴城、雍丘之間的墨家軍隊只有萬余,可以雷霆之勢,集結主力突破,退守雍丘,事方可為。” “可命段端北上承匡,猛攻承匡之敵,使得承匡的墨家偏師不能阻截我等主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