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012章 自決-《穿越民國之少帥春秋》


    第(2/3)頁

    中國漢族來源多樣。由于地理上以秦嶺為界,南方和北方漢人區別極大。

    其原因,第一在漢族形成之初,就是許多部族的融合,漢族這個稱呼在漢代出現并正式形成;第二是在疆域的不斷擴展當中融入了許多其它民族;第三是漢族在歷史上有太多征服與被征服的情況。

    沒人具體能說出到底多少民族和漢族有血統上的聯系、有多少民族被徹底融入漢族之中。

    不過,有理智的人并不會以這種復雜的血統為恥,而是一種驕傲。我們彼此雖然差別很大,但是我們同樣生活在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講同樣一種語言;使用同樣的文字;過同樣的節日;有同樣的名字----“漢族”。

    盡管地域之間有矛盾,但每當外敵入侵我們生死與共;每當國家分裂,我們總是熱望統一(歐洲什么時候才統一的?)…有哪個民族具備和我們一樣的優勢?這需要博大的胸懷來理解,那意味著如恒河沙數的人口、一望無際的領土、歷史上無數馳騁異域的猛將、意氣風發的文人墨客…

    沒有這些的小國寡民當然是無法理解的。

    中國與朝鮮是“一衣帶水”的鄰邦,特殊的地理環境使兩國人民自古就相互流移,過境謀生,由此產生了作為中國少數民族的中國朝鮮族。

    近現代中國朝鮮族的遷入始于19世紀中葉,大體在19世紀中葉至1910年日本吞并朝鮮,因各種原因而遷居的自由移民。

    二是1910年“日韓合并”后,因政治原因而遷移的反日愛國志士。

    現今中國朝鮮族則是以第一階段遷入的自由移民為基干,以第二階段遷入而永居中國加入中國國籍為主體的民族群體。

    中國朝鮮族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少量散居內蒙古和關內各地,他們建立了朝鮮族自治州、縣等自治區,延邊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區。

    中國朝鮮族是56個民族大家庭的一員,為中國歷史、文化、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也由于漢民族和其它民族之間的這種千百年來的融合,在中國大地上,絕對沒有一個絕對意義的、純粹的“漢”族存在,這個“漢族”代表的是一種包容性,一種凝聚力,一種精神。

    當和其它許多民族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為了同一個國家的幸福、獨立和領土完整努力的時候,他們都是炎黃子孫、中華兒女、龍的傳人,并締造出一個共同的民族“中華民族”。

    同樣地,既然中國能將朝鮮族的人民納入到整個“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張漢卿就有信心將全部的朝鮮人納入到中華民國的版圖中。除了他是朝鮮人民的解放者之外,朝鮮在此時空短暫的日據時期尚未完全割舍與中國傳統聯系的紐帶,是民眾心理上認同一個中國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朝鮮自古以來就在文化上依附于中國,受儒家潛移默化的影響:相同的節日、相似的官制、同樣高貴的漢字為國字、就連宮中使用的太監制度也類似…雖然一直未能歸于中國版圖,但唇亡齒寒,中國政治的任何動作都會牽涉到其內政。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义县| 化州市| 星子县| 额尔古纳市| 台东市| 南昌市| 乌审旗| 南江县| 公安县| 清新县| 兴和县| 嵊州市| 文水县| 平潭县| 龙州县| 台中县| 芜湖县| 阿勒泰市| 内黄县| 正阳县| 蒙山县| 德昌县| 景谷| 青龙| 安福县| 天门市| 巫山县| 会同县| 那坡县| 普陀区| 安新县| 盐山县| 山丹县| 贵阳市| 福清市| 昭苏县| 青川县| 凉城县| 绥阳县| 安阳县|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