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支為“臺彎人壽”訂制的年度形象廣告片,改編自中/國信托慈善基金會“臺彎夢兒少社區陪伴扎根計畫”的真實案例。 描述了一位在火葬場長大的女孩,在陪伴班老師的理解和幫助下,成功走出“選擇性沉默癥”陰霾的故事。 真實世界里的小薇,由于家庭環境復雜,被送到了陪伴班上學,這里其實是一家特殊兒童學習機構。 陳老師發現小薇總是自己一個人默默畫著火紅的畫,于是她拿著小薇的畫去看心理醫生,經過鑒定,小薇患有“選擇性沉默癥”。 故事的結局很近人意,小薇不但在老師的幫助下恢復了健康,更給了小薇爸爸努力生存下的希望。 不僅如此,這部用心敘事的廣告也深深走進了大眾的心里。 雖然生活中不能祈求殯儀館生意興隆,但這部廣告的確讓小薇媽媽打工的這家殯儀館,業務量猛增。 長達十分鐘的公益廣告里,小薇在最后許下了三個生日愿望。 在朋友的簇擁下,她說出了前兩個愿望。 到第三個愿望時,小薇沒有開口許愿,而是和從前一樣默默走到了爸爸的身邊,在爸爸寵愛的目光下,寫下了一句話:希望爸爸可以一直陪著我。 現實中的小薇比廣告中的“小薇”還要幸運,直到她十六歲生日時,她的父親仍然陪在她的身邊。 雖然公益廣告表面上看是非商業盈利性質的屬性,無非是要能為社會帶來正能量、道德宣導、公益活動號召、募捐等等。 但是成功的公益廣告,可以帶來震驚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教育效益、文化效益,正如“蝴蝶效應”一樣推動社會的進步。 這部名叫《第三個愿望》廣告,在眾多公益廣告之中,無疑是一股清流。 和之前的《時間可以看見》一樣,它也是出自臺彎金牌廣告導演羅景壬之手。 積極投身公益廣告拍攝的臺彎金牌導演羅景壬,再次推出的力作《第三個愿望》,又向觀眾精準投射了一顆催淚彈。 羅導的這則公益廣告,與獲得“2018紐約國際廣告獎”銀獎殊榮的本田廣告《女兒的小情歌》有異曲同工之妙。 羅導表示:“之所以參與此片拍攝,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突破了數十年來,臺彎廣告描繪中產階級時刻板的種族印象。使觀眾以較低門檻進入整個故事,同時得以從正確的方向,初步理解這種罕為人知的疾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