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章 郁悶啊郁悶-《重生之衙內》


    第(2/3)頁

    還有,前世的時候,柳俊有一樁絕大毛病無肉不飽。一曰不吃肉就饞得慌。一九七六年的中國,正是物質極度缺乏的赤貧時代,不說吃不飽穿不暖,起碼也是吃沒好吃的穿沒好穿的,一曰三餐蔬菜拌飯,又該如何捱過去

    郁悶ing

    如果說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重生者,回到大革命末期的小學課堂,會認真聽講,去學早就熟悉得不得了的“生字”,那肯定是扯蛋。事實上,整節課柳俊都在胡思亂想,老師的話,基本上一個字都沒聽進去。直到那位年輕的女教師走到旁邊,輕輕敲了敲桌子,柳俊才回過神來。

    “柳俊,怎么不寫大字”

    “啊哦哦好的好的”

    原來到自習時間了。那時的小學一年級,每節課大約也就是學四五個生字,然后就瘋狂抄寫。柳俊不禁想起那個交警抓住違章的小學教師,欣喜若狂地叫她將“我違章”這三個字抄寫五百遍的笑話來。

    急忙打開書包尋找紙筆。

    居然是毛筆

    對了,柳俊記得小學一年級時,寫大字就是用毛筆的。那會子鋼筆絕對是奢侈品,在胸口別一支鋼筆的家伙,多半是個讀書人初中以上文化,如果別兩支鋼筆,幾乎可以肯定是位工作人員了,說不定還是個干部之類的。假設居然別三支筆呢對不起,那你小子一定是個修筆的

    修筆

    呵呵,當時還真的是有這個職業啊。修筆能夠成為一個糊口的技術活,可見那時節鋼筆的重要姓了。怎能指望山旮旯里的小學生人手一支鋼筆

    那么鉛筆呢,倒不算是奢侈品。當時一個壯勞力耕種一天下來,有多少收入呢那可沒準。生產隊是計工分的,青壯年男子每天12個工分,四十歲以上的男子和壯年婦女10個工分,上了點年紀的婦女和未成年的男青年8個工分或者6個工分。一年下來,依據生產隊的收成來折算,如果收成好,每個人能分到幾百斤口糧和十幾元錢。假如年成不好,又或者家里人口多,借了生產隊的口糧,那么到年底結算的時候,說不定還要倒欠公家的錢糧。鉛筆作為在一種純粹的消耗品,用一點少一點,也還是比較珍貴的。

    如此一來,老祖宗傳下來的毛筆就成了合理的選擇。一支小號毛筆,一塊墨,一個硯臺,合共一毛多錢,省著點用可以對付一年呢。

    換作二十一世紀,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手握毛筆寫字,那絕對是書香門第,立志要成為書法家的。

    唉,柳俊已經差不多有二十年沒摸過毛筆了。說不得,也只有硬著頭皮上了。

    柳俊認認真真攤開作業本,取出一個裝青霉素的小玻璃瓶子用來裝墨水的,墨和硯臺也是貴重物品,不能讓小孩子帶著到處跑,萬一掉了損失不小,保險的作法是先在家里磨好墨,灌在小瓶子里帶去學校,小心翼翼打開蓋子,蘸了點墨水,開始寫大字。

    老實說,前生柳俊的字寫得還算端正。因為他老爸毛筆字寫得好,小時候隨著練過幾年。雖然沒堅持下來,畢竟不是一無所獲。

    柳俊瞟了一眼同桌的小女孩,她正一筆一劃寫得很認真。

    “哎每個字寫幾遍”

    柳俊低聲問。

    幸好他是穿越回自家,鄉音說慣了的。要是一不小心穿越到陌生之地,光方言這一關就很難過。天知道國內的方言有幾萬種

    “五遍。”

    小姑娘有些奇怪地望了他一眼,輕輕回答。

    她是柳俊的同桌,又是同一個村子的玩伴,該當和柳俊很熟才是。奈何時間實在是太久遠了,三十多年啊。柳俊皺起眉頭,絞盡腦汁想了半天,硬是沒有半點印象。只得無奈地放棄。反正以后呆在一起的時間還長,以四十歲的智商,還怕應付不來這么點小事情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兴县| 汪清县| 敦煌市| 九龙城区| 沐川县| 濮阳县| 邯郸市| 加查县| 襄汾县| 五大连池市| 凌云县| 离岛区| 鸡东县| 平度市| 黄龙县| 杭锦旗| 确山县| 亚东县| 西畴县| 南开区| 五原县| 苏尼特左旗| 桂平市| 天水市| 湘乡市| 衡南县| 韶山市| 六安市| 南通市| 阳高县| 东城区| 乌海市| 永寿县| 衡水市| 乌审旗| 景宁| 休宁县| 延寿县| 上林县| 台州市|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