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92、【04】-《龍骨焚箱》


    第(1/3)頁

    鳳凰右眼里,會飛出活的鳳凰。

    神棍翻來覆去,把這話念叨了好幾遍,才想起來要抱怨:“這么重要的事,你們這頭的山戶怎么從沒說過啊?!?

    孟千姿早料到他會有此一問,答得不緊不慢:“這可不能怪山戶,他們就沒覺得這話重要,這只是鳳凰山一帶流傳的民諺罷了,并不是我段太婆原創的。你去百度搜搜,全國有多少個鳳凰山?沒一百也有八十,當地人都會信誓旦旦說什么山上落過、飛過、棲過鳳凰?!?

    神棍一時語塞:段文希去完鳳凰山后,隨手在山譜上添加了一行當地古已有之的民諺,在當時的山戶眼里,的確不是什么值得報備的大事。

    但現下看來,就覺得這行字添得意味深長。

    江煉問了句:“那譜記里,有段太婆調閱鎮龍山山譜的記載嗎?”

    孟千姿點頭:“也調了,也有句注解,叫‘風起龍出’。但這話也很普通。”

    神棍喃喃了句:“是挺普通的,但又有點不普通?!?

    《易經》里說“云從龍,風從虎”,那意思是虎嘯風生,所以風常伴虎出,至于龍,那是騰云駕霧、常伴雨水而出,但段文希寫的是“風起龍出”,恰和《易經》反了過來——當然了,普通人眼里,云霧風雨,沒什么不同,所以“風起龍出”也并不突兀。

    江煉沒神棍那么摳字眼,繼續往下問:“那個鳳凰山,有鳳凰右眼,有左眼嗎?”

    孟千姿搖頭:“我也覺得,鳳凰一雙眼,有右眼就該有左眼,左右對稱嘛,但是很奇怪,把山譜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這兒,還真是只有鳳凰右眼?!?

    說到這兒,斜乜了眼神棍:“怎么樣,你出征昆侖之前,要不要去鳳凰山轉一圈?”

    昆侖山遠在千里之外,跟昆侖一比,鳳凰山可謂是近在遲尺了,神棍心癢癢的,覺得磨刀不誤砍柴工,去鳳凰山轉一圈也未嘗不可。

    ***

    下午,雨仍是沒有停的架勢,嘩啦嘩啦,連綿不休,把溫度都帶低了好幾度,這種天氣,正適合窩在家里伏案“搞研究”。

    房車成了個工作間,越來越多的山譜和譜記資料都傳了過來,打印機咔咔的,一直在打印資料,桌上鋪展不開,孟千姿就以地為桌,到末了,三人都席地而坐,面前鋪滿紙張,空氣中滿是紙頁和新墨的味道,路三明過來給幾人送點心小食,都邁不進腳來,只能放在門邊。

    孟千姿偶一抬頭,看到這幅場景,又是新奇又是感慨:以往這種活兒,她都甩手交給孟勁松,吩咐他有了明確的結論再跟她匯報,從來不會親自參與,但其實,這種全身心浸潤和投入的感覺,挺好的。

    她手腳并用,越過一地狼藉,端了盤果干過來嚼:廣西正被掛在北回歸線上,盛產各種水果,比之別處,品種更優,譬如融安的金桔、樂業的獼猴桃,曬制成果干,別有風味。

    神棍忽然咦了一聲,把手中的那一頁打印紙給她看:“什么叫‘不探山’啊?這鳳凰山,在宋元時候,是不探山嗎?”

    原來,這些譜記按時間順序、呈電子表格狀被打印出來,也確實如之前提到過的,跟圖書館的借閱記錄差不多,每一行都列明了是山譜第幾版、調閱年頭,以及調閱人為誰,但神棍拿的那張上,宋元那二三百年,全部合并表格標紅,只簡單備注了幾個字:不探山,盛家。

    孟千姿給他解釋:“我們山鬼不是有探山和巡山的傳統嗎,但某些山頭,我們當它不存在,探山不去,巡山也不去,完全繞過。我打個比方你就知道了,這就跟租房子似的——房東把房子租給了租客,總不能還隔三差五往房子里跑吧,當然要尊重人家**?!?

    神棍的心突突跳:“意思是,這個盛家,租住在這個山頭,你們就繞開這山了?”

    差不多吧,孟千姿點頭,又補充了句:“‘租住’只是比方,我們并不是房東,盛家也從來沒交過租金?!?

    江煉奇怪:“那為什么你們這么賣盛家的面子呢,她們住了,你們就不探?”

    孟千姿聳了聳肩:“老交情吧,好像一直以來,就是這么著的。就好比‘山水不相逢’,為什么我們從不跟水鬼打交道呢,習慣而已。”

    又是一個老交情,江煉心中一動:“你們關系很好嗎?”

    孟千姿又給了他一個形象的比方:“好比那種……不來往的窮親戚,突然冒出來要米要糧,反正你財大氣粗的,總會打發他們點?!?

    江煉接過神棍手中的表格細看:“宋元時候是不探山,那現在,又能探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江县| 大埔区| 赤水市| 九台市| 左贡县| 玉溪市| 西城区| 那坡县| 法库县| 綦江县| 泰来县| 福贡县| 兴化市| 高平市| 澎湖县| 连江县| 井研县| 彭水| 安阳市| 宜良县| 花莲市| 永康市| 南城县| 通江县| 察隅县| 会宁县| 德惠市| 游戏| 张家港市| 巴中市| 望谟县| 吴堡县| 乌什县| 洛川县| 海淀区| 文山县| 浑源县| 英吉沙县| 甘孜县| 邓州市|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