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83章 正國本(圓五)臣請去職閑住-《大明元輔》


    第(1/3)頁

    為什么高務實回答這句話之前還得朝朱翊鈞看一眼呢?因為這懷抱中的朱常灝雖然已經被陳矩稱呼為“小爺”,但畢竟此時皇帝并未親口說出這句話,那么高務實就不能理所當然地完全按照太子來對待他。

    這就不得不說一下有明一朝對皇子的教育問題了。大明因為常常被后人認為奇葩皇帝多,從而使人認為明朝的皇子教育很有問題。

    其實不然。至少從制度層面而言,大明對于皇子的教育是有比較系統的規定以及不少“慣例性安排”的。

    有明一朝的皇子要接受教育,大致可以分為“學前教育”和“正規教育”兩個范疇。其中“學前教育”基本上是后妃教育和宦官教育。

    一般而言,中國歷代皇族宗室子弟從一出生便生長在深宮內苑,沒有達到一定的年齡是不允許出宮的,而一般的朝臣和侍講人員也不能進入后宮內庭,大明當然也是一樣。明朝宮廷內的幼小皇子就處于這種狀態下。

    于是,諸幼小皇子的啟蒙教育通常便由太后、皇后及其生母來承擔了。當然,本身這也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普遍情況,不僅皇族,其他世家大族、地方豪強甚至普通家庭,大致都是這樣的模式。

    那么,后妃能管好小皇子的啟蒙教育嗎?一般來說其實是可以的。

    太祖的皇后馬氏“仁慈有智鑒,好史書”,“勤于內治,暇則講求古訓。”由于馬皇后自身對史書古訓掌握較好,她對小皇子的讀書教育也十分嚴格。

    眾所周知,明清時期以程朱理學為國家的正統思想。洪武年間就已“詔以熹書立于學宮”。所以,對于朱熹的作品及思想,大明的皇帝們都會想盡辦法讓他們的子孫去學習鉆研。這其中,朱熹的《小學》在大明宮廷里就是非常重要的蒙學教材。

    馬皇后以《小學》為范本,在教幼子識字、學習規范禮儀的同時,也給予他們一些道德品質的約束。而成祖仁孝皇后徐氏,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讀書,當時人稱她為女諸生中的人杰。

    那么,馬氏、徐氏這樣聰慧賢達的皇后在明朝算少數嗎?倒還真不是。有載:“本朝仁孝皇后著《內訓》,又有《女戒》,至章圣皇太后又有《女訓》,今俱刻之內府,頒在宇內。”

    可見,后宮女子尤其是太后、皇后,她們大多出身在中下級官員家庭,自己也是讀過書的,即便早年讀得不夠,入宮之后也有讀書的機會。

    因此,她們把宮中原有的啟蒙教材加上自己的感悟編成警醒幼子的書籍及話語,立于內府之中,讓諸幼子耳濡目染,從而達到學習借鑒的目的。

    你也許想說她們的學問水平恐怕高不到哪去,這話或許不假,但這樣的學問水平只用來給幼小的皇子啟蒙,那是再怎么也夠了的。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些太后、皇后對小皇子們管教嚴厲,比如朱翊鈞他生母李太后,這個不必再說。總之,小皇子們的學前教育第一站,就是后妃們的教育。

    然后就輪到宦官教育了。這一點是大明朝少見的與朱元章無關的制度。朱元章在穩定大明江山后,以史為鑒,為防止宦官局面的出現,他在宮中安置的宦官內侍不到一百人,并頒布祖訓規定宦官不能穿外臣的衣服,不能兼任文武大臣的頭銜,而且宦官的衣食住行都應該在內庭里,從而限制了宦官的人身自由。

    朱元章還命人立一塊鐵牌在皇宮門口,上面寫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但是很顯然,這項立意良好、抑制宦官的政策并未持續多久。到燕王朱棣靖難成功而登基為帝后,他多委任宦官出使、監軍、分鎮及安排臣民的大小事情,并選教官進入內庭教宦官識字。

    到了正統初期,“太監王振于內庭開設書堂,選翰林檢討正字等官入教,于是內官多聰慧知文義者。”自此以后,宦官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并由專門教育機構內書堂為其教育提供后盾。而相應的,幼小的皇子在未出閣教育前,除了后妃教育外,宦官對皇子的教育也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環。

    】

    由于內庭的宦官侍從每天都和宗室幼子在一起,他們的一言一行對皇子成長都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祖時期,宦官大多“占對嫻雅,成祖愛之,教今讀書,涉經史,善筆札,侍仁宗東宮。”

    宦官在內書堂學習的有《四書》、《五經》、《大學衍義》及《貞觀正要》等。這些知識的學習對幼子的輔導教育是有一定作用的。比如,憲宗的兒子朱右樘從小在內庭里長大,于是只能和太監相處,在他九歲時,便有有學問的太監口授《四書》及古今政典給他聽。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附县| 文安县| 松原市| 景德镇市| 苍梧县| 永和县| 美姑县| 洞头县| 离岛区| 神农架林区| 普宁市| 华亭县| 普兰店市| 萨嘎县| 中牟县| 清原| 宣城市| 柳江县| 柞水县| 民权县| 德庆县| 新竹市| 精河县| 丰台区| 霍林郭勒市| 文登市| 师宗县| 呼图壁县| 石景山区| 承德县| 洮南市| 万全县| 云南省| 吉安市| 古田县| 东宁县| 青铜峡市| 施秉县| 东平县| 温泉县| 珲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