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以不死性而論,天元比夢幻還高,夢幻還是有可能通過非自然的方式消亡,比如初始之樹的反噬,天元真就是怎么都死不了。 “雖然人類的肉身可以消亡,但意識和靈魂不會,當(dāng)時的我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子,會不會變得更糟。所以我拒絕擺脫人類的身份,哪怕要經(jīng)歷五百年一次的輪回。” 聽到天元這么說,明理想起了羂索對天元的評價“膽小鬼”“天下第一暴殄天物之人”,仔細(xì)想想,真不能說錯。 如果讓羂索得到“不死”,祂一定會想盡辦法逼迫自己不斷進(jìn)化,以此測試自身的極限,咒術(shù)體系的極限到底在哪。 說到底,這一對曾經(jīng)的師徒就不是一路人。 天元只是老師,是引路人。 羂索卻是真正的開拓者,科學(xué)家,罔顧人倫,不擇手段也開達(dá)到更高的境界。 遇山開山,遇水開水,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 明理再問:“那么現(xiàn)在呢?咒力被初始之樹吸收之后,與咒力同化的您會變成什么樣子同樣是未知數(shù),您不再擔(dān)憂恐懼了嗎?” 天元聞言,灑然一笑:“我都變成這個樣子了,還有什么好恐懼的。也許是再轉(zhuǎn)換一次形態(tài),也許是與咒力一同徹底消散,對我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 破罐子破摔? 還是所處的高度不同,眼界與心態(tài)不同? 明理不知道答案,也不敢輕易應(yīng)允什么。 在羂索消亡之后,最讓明理拿不定主意的不是五條悟,不是兩面宿儺,而是這個不顯山不露水的天元。 長生不死,本就是一種莫大的資本。 這份顧慮仍舊沒有逃過天元的眼睛,他笑著擺了擺手:“還有時間,你可以慢慢考慮該如何處理我這個‘大麻煩’。消滅、吸收,像祈本理香那樣轉(zhuǎn)生為精靈也不錯……到最后一刻在告訴我答案吧,作為咒術(shù)師,我想有始有終。”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