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明代的朱升只是單純地與朱元璋是君臣關(guān)系,但此世他們卻皆成了江東朱家之人。 只不過,朱元璋是朱家嫡系繼承人,而朱升卻只是一介不起眼旁系子弟,甚至?xí)r不時受到主家族人的欺凌。 而朱升是在朱元璋一次無意間出手相助才決定跟隨朱元璋。 而朱元璋起先是不太在意朱升的投靠的,但不曾想這朱升竟從幾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猜出他有反心,而后更是為其連出幾計,幫了朱元璋不小的幫。 事情到了這種地步,以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如何看不出自己這位不起眼的族弟之才,當(dāng)即將其倚為心腹幕僚,并不時向其請教。 “兄長,如今以黃巾之力將來必使大漢元氣損失殆盡。而在此期間兄長只需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坐看各方勢力爭斗便是,而后待各方士氣大損,兄爭便可攜大軍之勢,掃平天下。”朱升一臉喜意地向朱元璋謀劃道。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待朱升與朱元璋來到三國后,朱升仍為朱元璋獻上了相同的策略。 朱升,字允升,安徽休寧人,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文學(xué)家,明代開國謀臣,官至翰林學(xué)士。朱升在元末曾被鄉(xiāng)舉薦為池州學(xué)正,后避棄官隱石門,學(xué)者稱楓林先生。后因向朱元璋建議”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被采納而聞名。 而聽到朱升為自己的謀劃后,朱元璋亦是贊同的點點頭。 此時朱元璋心中卻是慶幸不已,當(dāng)時隨手幫了一手的落魄旁系子弟竟有如此大才。若不是當(dāng)初心血來潮,恐怕自己就要錯失大才而不自知了。 而在荊州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里,同樣有數(shù)人聚在一起,議論著這唐周與黃巾的事情。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