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文被監(jiān)視營中,寸步難移,對這一切自是無從得知。 他還傻乎乎地抄著書,畫著圖,想著以提高生產(chǎn)力來改變天下呢。 李世民聽了密探的匯報,又聽那張士貴的匯報之后。 當(dāng)然認(rèn)為,李文是不會有任何行動的,因為他分身乏術(shù)嘛。 又有人把寧軒閣的情況報來,李世民更是對李文放心了。 就在這個時候,有太監(jiān)前來通報,中書侍郎、黎陽縣公、擔(dān)任散騎常侍于志寧殿外候旨。 李世民一腦子的事,這個于志寧這個時候來,那不是添亂么? 罵了兩句,可回過頭一想,是不是有什么案情要報? 難道這事又是太子的搞的鬼? 想到此處,馬上命人宣見謹(jǐn)見。 野史中,民間傳言里,知名度不算高的于志寧,那可是有些來頭的人物。 其本姓萬忸于氏,字仲謐,雍州高陵(今陜西省高陵縣)人,鮮卑族。 本是北周太師于謹(jǐn)曾孫,中書舍人于宣道次子,地地道道的世家子弟。 初仕隋朝,授冠氏縣令。 晉陽起兵后,投奔秦王李世民,出謀劃策,位列秦王府十八學(xué)士。 于志寧至,三呼萬歲,禮畢便奏上一本。 字里行間,盡是憑直規(guī)勸太子的話,并言明其心胸有待放寬廣,要善待兄弟,特別是初入宮的十皇子。 李世民見其憑直來奏,大喜之。 賜他黃金十斤、絹帛三百匹,又讓他兼任太子詹事。 事情查到此處,基本上已經(jīng)明朗起來,李世民卻是感到無奈。 昔日玄武門之景還歷歷在目,此際又見兄弟兄弟鬩墻。 他傷心呀! 絕望呀! 趕走所有的太監(jiān)、宮女,一個人目光呆滯地獨坐著。 在這個時代里,皇帝就是天,他的一舉一動,萬眾矚目。 李世民這一通查辦,看似不打緊,這可急壞了三個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