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四篇文章被蘇詠霖下令刊印,然后通過復興會渠道傳遞至上上下下各級復興會組織、官府。 他要求復興會組織和各級官府閱讀這些文章,在組織內進行學習,從而全面拋棄舊有的歷史觀念,向新的歷史觀念轉移。 他決定通過對政治斗爭的解讀和揭露,將歷史迷霧揭開,將古代所謂圣王、賢人的真面目揭開, 使得他們的神秘面紗不復存在,回歸到人類的本質。 從而毀滅儒家學派為統治者精心織就的溫情外衣和美貌畫皮,露出其兇狠的獠牙和嗜血的本質,進一步徹底毀滅民眾對封建統治者的幻想。 只要民眾能夠意識到統治者、著名賢能也是人,他們也會有七情六欲,也會犯錯,也會拉屎撒尿, 那么這場歷史觀念領域的變革就算是獲得初步成功了。 因為皇帝不是天子,群臣也不是代天行事的人,他們只是一群借著老天爺的名義為所欲為肆意妄為的聰明的壞人。 這整場歷史領域的行動之中,蘇詠霖手中利劍所指,歸根結底還是封建統治者身上披著的神仙畫皮,他想要把這畫皮扯下來,讓他們變回人樣子。 所以這四篇文章寫完之后,蘇詠霖覺得還是不夠,又提筆寫了一篇文章,名為《寫紙面上的人也曾有過一段豐滿的人生》。 在這篇文章里,蘇詠霖挑選了孔子、荀子、隋煬帝楊廣這三個人物進行闡述,將歷史記錄、民間傳聞和他心中這三個人原本的模樣進行闡述和對比,從而得出了一個結論。 他們都是人。 這篇文章洋洋灑灑三萬字,被蘇詠霖下令刊印之后繼續下發到每一個基層組織,同時下令基層組織將這些文章都要宣讀給民眾知道,給他們講解其中的意思。 中都這邊熱火朝天的進行著各項工作, 南宋的臨安城內, 此時也正在發生非常精彩的事情。 起因當然是沈該的回歸。。 沈該當然不是一個人回來的, 還有身邊的使節團跟著他一起回來。 但是隨著使節團一起回來的, 還有使節團原本的正使, 葉義問,的尸體。 得知葉義問因為維護南宋尊嚴而出言頂撞明國河南兵團司令官張越景從而被張越景斬首的事情,趙昚一時間居然沒有發火,而是愣住了。 他有點搞不明白問題之所在。 大宋首相,因為對你不尊敬,頂撞你,所以被你殺了? 可他是大宋國宰輔、首相,名義上的政府首腦,大宋朝最高決策團隊的一員,有著很大的權力。 就被你殺了? 你是誰啊? 你為什么能殺他? 能殺他的只有我才對……不是嗎? 趙昚因為過于震驚,一時間居然忘記了發火。 群臣卻為此有了兔死狐悲之感,一邊感慨于明國的兇狠,一邊感到十分的憤怒、傷感,覺得明國過于霸道、蠻不講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