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和談開始后,辛棄疾將綜合了原先五條要求的全新的和平協議擺在了沈該等人面前。 沈該等人顯然對即將發生的事情做了一番心理建設,對于很多條件都沒有看法,一開始還好,但是看到明國要求割讓泉州、廣州的時候,周麟之忍不住了。 “泉州、廣州乃我重要市舶司所在之地,若是失去了泉州和廣州, 大宋豈不是困頓至死?上國未免太過分了吧?” “還能有你們圖謀破壞黃河堤壩過分?” 辛棄疾攤開雙手:“這是陛下著重提出來的,絕對不能更改的,南朝若想要真正達成協議,必須要答應,一點不差的答應……話說回來,都到這個地步了, 南朝還有什么好擔憂的呢? 沈相公,你該明白的,南朝已經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了, 更何況泉州和廣州還有那么多宗室,溫州還有一位太上皇……當然了,溫州那位,是大明皇帝點名要的,你們無需擔心。” 周麟之面色一滯。 張栻面無表情。 盧永言眼觀鼻鼻觀心。 那些原先有些憤憤不平的南宋官僚們也面色為難。 很顯然,這是他們無法回避的問題,作為一個事實上已經背叛南宋的官僚群體,除卻趙惇之外的任何還在南宋境內進行活動的宗室都是非常危險的。 他們的統治并非就此穩固,反而是危機重重,隨時有被顛覆的危險。 事實上在辛棄疾抵達之前,沈該就召開過幾次會議。 這些會議商量的就是泉州等地大量宗室子弟的問題,還有身處溫州的趙構的問題,該怎么解決他們,該怎么防范他們另立中央對抗臨安的問題, 該怎么面對之后明國的詰難等等。 眼下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明軍大量殲滅南宋政府的軍隊,以至于臨安朝廷眼下所能掌握的兵力只有六萬多人, 偌大國土和六萬軍隊, 怎么看怎么不匹配。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一個中央政府信譽盡失以至于不能有效治理地方的問題。 兩次明宋戰爭之后,南宋政府的信譽度和威懾程度降到了冰點,他們已然失去了龐大的兵力,而沒有兵力,就不能有效的控制國土,更別說趙惇這個國主的政治法律地位還未得到所有人的承認。 所以在明軍撤退之后,他們內部會不會出現大規模的反抗浪潮? 會不會有人扶持一些趙宋宗室子弟反抗臨安中央自立為王,然后明目張膽對抗臨安中央? 到那個時候,臨安中央有沒有能力鎮壓他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