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栻對明國的了解不太多,且多從友人口中得知,但是友人也不了解明國社會,所以蘇長生這個真正了解明國社會的人就成了他的窗口。 很多很多事情從蘇長生嘴里說出來,張栻都覺得不可思議。 比如在明國境內,官府借錢打的白條被當做紙幣流通起來的事情,他覺得很不可思議。 “白條都能被當做錢幣流通起來?還有這種事情?在大宋, 連真正的紙鈔都很不受歡迎。” “因為紙鈔隨時可能貶值,但是白條卻不一樣,說是多少就是多少,大明官府對白條的價值是非常重視的,說能抵稅就能抵稅,絕對不會出現任何不讓抵稅的情況,價值十分堅挺。” “當真有這種情況?” “就好比當年季漢和東吳都鑄造過直百錢、大泉當千等等貨幣, 但是在季漢國內,這種大面額貨幣就能通行幾十年, 而大泉當千則遭到東吳國內的廣泛抵制。 究其原因,無非是諸葛亮執政的季漢發行的直百錢是真的可以買到價值百錢的東西,季漢朝廷以國家的信譽為直百錢背書,這就使得直百錢成為一種信譽貨幣。 而東吳的大額貨幣就純粹是斂財工具了,自然被拋棄,同理,在大明國內,咱們非常重視朝廷的信譽,把朝廷的信譽放在第一位。 而白條自然就是錘煉朝廷信譽最好的方式,只要白條的價值依然堅挺,民間對朝廷的信任度就始終維持不變,這不單單是錢的問題,也是政治問題。” “原來如此,還有這層道理在里頭……” 張栻不斷點頭,感覺自己從蘇長生這邊學到了不少東西,聽到了不少明國完全不同于南宋的政策, 得知了很多明國為了減輕百姓負擔、維護百姓利益而做的事情,深受觸動。 他越聽越著迷,越聽越激動,之后他們一有空就聚在一起談論,一有空就一邊吃飯一邊談。 談著談著,甚至忘記了吃飯的時間和睡覺的時間。 斷斷續續談了十多天,張家兩兄弟對明國的革命政策和意識形態以及明國發動革命的方法都有了很多的了解,對于復興會的存在和復興會在南宋的秘密發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最后當蘇長生表示要在長沙成立復興會荊湖分部的時候,張栻和張杓欣然答應,并且表示他們一定要加入進去成為會員,一起為了大同社會的夢想而努力奮斗。 “那你們的父親?” 蘇長生覺得將來面對張浚的時候,這兄弟兩人難免心里動搖,屆時對整個革命事業來說可能會有影響。 但是張栻和張杓表示父親是一回事,革命又是另一回事。 他們愛父親,但是更愛至高理想,當父親和至高理想之間產生沖突的時候,他們的思想不會動搖。 父親堅決維護南宋那群腐朽的統治階級的利益的行為是他們不能接受的,過去就覺得父親這樣做很不值,現在更是感覺這樣做是有問題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