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山林的計劃是完美的。 他們絕不是鼓噪造反,就是正常的商業訴求罷了。 請求停止拆遷,請求恢復正常的經營秩序就好,一點犯忌諱的地方都沒有,一點把柄都不給京兆府留下。 面對這樣一個完美的計劃,劉山林的嘴角忍不住露出一個滿意的笑容。 鬧吧,鬧吧,事情鬧得越大越好。 只要能給京兆府抹黑,自己將來一定得到趙國公長孫無忌的信任,將來光宗耀祖不是夢了。 近千人涌入西市,喊著響亮的口號,可見聲勢有多大。 …… 博陵崔氏。 漢朝至隋唐時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西漢時期崔仲牟定居于涿郡安平縣(今河北省安平縣),逐漸發展壯大,因安平縣后屬博陵郡,后世遂稱“博陵安平人”,博陵崔氏由來。 西漢昭帝時崔朝任侍御史,其子崔舒、孫崔篆世吏二千石?,東漢時躋身名門,范曄評價“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淪典籍,遂為儒家文林”、“崔為文宗,世禪雕龍”?,北魏時雖然門第低于以清河崔氏為代表的四姓]?,但在北齊北周時全面上升為一流士族。至唐代有六房位列七姓十家??,尤以博陵第二房最為顯赫。 唐初《氏族志》原稿就是以第二房的崔民干為第一等士族?,時至中晚唐,天下人公推第二房崔氏為“士族之冠”?,博陵崔氏在唐代光宰相就出了十六人。 博陵崔家,共有七房。 博陵安平房,東漢西河太守崔鈞十世孫崔昂的后裔,號為博陵安平房。 博陵大房,前燕秘書監崔懿長子鉅鹿縣令崔遭(崔連)的后裔,號為博陵大房。 博陵第二房,前燕秘書監崔懿第二子饒陽縣令、博陵太守崔琨的后裔,號為博陵第二房。 博陵第三房,前燕秘書監崔懿第三子崔格的后裔,號為博陵第三房。 博陵第四房,前燕秘書監崔懿第四子崔邈的后裔,號為博陵第四房。 博陵第五房,前燕秘書監崔懿第五子秀才崔殊的后裔,號為博陵第五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