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信陵君,魏國的傳奇人物。 他是當今魏王的胞弟,本來,他們兄弟二人一者為王,另一人為封君,弟弟輔佐兄長,不失為一樁美談,但誰也沒有想到,隨著信陵君年齡越大,他在民間的聲望就越高,與之相對比,他的兄長魏王就顯得有些庸碌無為,這深深的引起了魏王的忌憚。 而真正令得他們兄弟決裂的還是長平戰后,秦軍兵圍趙國邯鄲,信陵君竊取虎符救趙一事,這件事,激發了魏王和信陵君之間的矛盾,魏王大怒,信陵君也自知對不起魏國,于是就此留在了趙國,這一待,就是十多年,直到秦國攻魏,魏王向信陵君求援,信陵君感念兄弟之情,回到了魏國,他派使者向各諸侯國求援,各國得知信陵君擔任了上將軍,都紛紛派兵救魏。 信陵君率領五個諸侯國的聯軍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先是使蒙恬的祖父蒙驁戰敗而逃。之后又乘勝攻至函谷關,秦軍閉關不出,一時間,信陵君魏無忌之名威震天下。 雖然后來因為秦國的反間計,引得魏王忌憚,奪走了魏無忌的兵權,令得五國攻秦之事失敗了,信陵君更是因此退出了廟堂,回到信陵,每日飲酒為樂。 但魏國人,卻從來都沒有忘記過這位傳奇人物。 典慶自然知道信陵君是誰,他當年就曾和師傅一道參與過五國攻秦那一戰,對于那一戰的失敗,他的師傅生前就一直扼腕長嘆不已。 此刻聽到白川提及這位魏國的傳奇人物。 典慶也像是抓住了一絲希望。 “若是信陵君肯出面的話,魏庸這等奸詐小人或許真的能夠得到應有的處罰,只是,他肯出面嗎?”典慶不禁輕聲自語。 對于魏王和信陵君這對兄弟之間的關系典慶也是心知肚明。 兄長忌憚弟弟,弟弟亦是厭惡兄長,若非如此,信陵君也不可能一直待在信陵,每天和門客們飲酒為樂了,他是在借助酒水來麻痹自己。 聽到大師兄的話,梅三娘這才知道,原來大師兄,在心底其實早就對魏庸產生了厭惡之情,恨不得他繩之以法。 白川露出了一抹微笑,“有些事,不去試試,又怎會知道呢?” 對于信陵君是否會出面,接手十萬魏武卒,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因為原著之中,在縱橫二人拜訪信陵君之后,信陵君就答應了此事,之后更是出面,將魏庸處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