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這說的是傳染科的這些醫(yī)生護士們。 這不,今天陳夏又請假了,換了一個科主任,絕對要煩燥得頭發(fā)都撥光了,也會被同事集體鄙視和投訴。 但傳染科上至主任,下至護士都已經(jīng)被收買了,誰也不會為難陳夏。 陳夏不得不在家盯著,因為這涉及到一樁幾個億的生意。 人心都是經(jīng)不起考驗的,應老頭再老實,如果主家不在任他一個人挑選,這不是考驗他定力嘛。 早上等陳秋陳冬上學去后,陳夏就恭迎著應元岳的到來。 兩人經(jīng)過一天的鑒別,應元岳反復數(shù)次檢查后,又找出了“傳家寶”級別的古董23件。 最可惜那些字畫,基本已經(jīng)被腐爛和蟲蛀得厲害,將來除非找到文物專家,否則很難恢復。 僅存幾幅品相完好的,經(jīng)過應元岳仔細鑒別后,也初步認定是贗品。 自古以來,字畫作假的實在太多了,這也給陳夏留下了一個心理陰影。 另外應元岳指出總共有55件古董,收藏著將來有機會可以脫手,至于其他一般性文物則不計其數(shù)。 這次“收垃圾”實在太巧妙了, 一舉奠定了陳夏將來成為一名“著名文物販子”的基礎,當然這是一句后話。 要變現(xiàn)也起碼要20年以后的事情了,眼前陳夏要發(fā)財,還是得靠賣藥、賣大米,做一個快樂的投機倒把分子。 等一切古董鑒賞完畢,陳夏特意請應元岳在正廳里喝茶,舊社會過來的人,對這套虛禮特別看中。 應元岳端著茶杯,慢慢圍著客廳的桌椅轉(zhuǎn)了一圈,暗自點頭。這舉動讓陳夏證實了一個猜測,李昌明家的家具果然暗藏玄機。 “陳小哥,你可知道我們現(xiàn)在坐著的這套桌椅是什么材料做的?” “我只知道是紅木,但具體是哪種紅木不敢確定,請應師傅指教。” “這些可都是紫檀木,最好的紅木,當年都是皇親國戚和官宦人家才能用得到的好木頭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