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中轉(zhuǎn)站-《六朝漢臣》
第(1/3)頁
在衛(wèi)青殺氣重重目光地掃視下,很多商賈都不由自主的低下頭,利用身前之人的背影擋著自己。
同時,又把脖子伸進了衣服內(nèi)。
司匡瞥了一眼下方做賊心虛的商賈,輕蔑一笑,搖了搖頭。
站了許久,累了。
先拽了拽衣角,隨即坐在地上。
隔著剛剛抬上來的案幾,與衛(wèi)青對視。
雙手自然地搭在大腿上,笑容滿面,聲音沉著。
“衛(wèi)公毋憂,鄙人將述之法,最少可以令走私現(xiàn)象,減少七成?!?
“哦?”衛(wèi)青輕呼,注意力從下方“賣國”商賈身上離開,轉(zhuǎn)移到司匡身上,額頭皺巴巴的,憂愁依舊未散,“公有何妙計?”
司匡嘴角上揚,勾起一抹弧度,斜視下方商賈一眼,嘿嘿一笑,直呼:“籌軍費,商戰(zhàn)匈奴,吾有兩計。”
語氣微微一頓,道:
“第一:令長安改良孝文皇帝的賣官鬻爵之法!”
“如何改良?”
司匡挪挪身子,把剛才覆蓋案幾的麻布撿了起來。
鋪在案幾上。
又把毛筆、墨拿了過來。
邊說邊寫:
“在前者基礎(chǔ)上,增加一項:天下商賈,運鹽于北部邊境者,每年按照次第,得虛爵,除俸祿、封地之外,其余特權(quán)皆可享,包括子嗣入朝為官之權(quán)?!?
“首年運鹽者,在保證質(zhì)量的情況下,位列第一者,可得第五等大夫之爵;次者得四等不更之爵,位列第三者,得簪梟之爵;以此類推,位列第五者至第五十名者,皆得公士之爵;其余者,可將食鹽按市價,賣與邊境?!?
“至次年,運鹽者,只取運量前十,爵增一級,其余者,可將食鹽按市價,賣與邊境。”
司匡考慮到這群人可能在原先的賣官鬻爵上買過爵位,特意補充。
“首年,若前五十名所懷爵位高于運鹽所授之爵,可在原先基礎(chǔ)上,增加一級,增加之后,所得爵位,最多至第九級五大夫。”
如果說首年最高授爵到大夫,只能吸引一些中小商賈參與競爭,那么后面這個增爵一級足以吸引大型商賈。
換而言之。
這一策略,足夠讓鹽販子,產(chǎn)生內(nèi)斗。
只告訴他們,運量靠前才能得爵,至于運多少,他們自己看著辦吧。
這種方法類似于盲拍。
反正運少了,絕對無法在這場買爵的風暴中勝出。
再加上有按照市價賣給邊境這一項保底,他們運輸起來,沒有后顧之憂,絕對會拼盡家產(chǎn),進行廝殺。
沒辦法,爵位對商賈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了。
至于天下之鹽盡在北方邊境,容易拉高大漢其他地區(qū)鹽價這個問題,司匡也早就想好了應對策略。
只要找一個合適的中轉(zhuǎn)站進行數(shù)量調(diào)控,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調(diào)控對于交通的要求很高。
《爾雅·釋宮》云:“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
能夠達到這種程度的,只有各地的郡治!
司匡筆直坐著,提著筆,在這塊粗糙的麻布上,寫下了一個地名——晉陽。
望著衛(wèi)青,指著這兩個字,繼續(xù)講解。
“天下之鹽,集中在北部邊境,容易造成其余之地鹽量短缺,鹽價抬升的情況;還蘊含匈奴合力進攻儲鹽之地,攻鹽倉的問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市|
灵寿县|
吉首市|
陇西县|
海晏县|
当涂县|
万源市|
日土县|
霍林郭勒市|
南郑县|
霍城县|
麦盖提县|
渑池县|
清徐县|
仲巴县|
莒南县|
博罗县|
兴隆县|
天柱县|
定襄县|
晋中市|
军事|
安泽县|
三门峡市|
时尚|
上林县|
元朗区|
顺平县|
桃源县|
新和县|
达孜县|
大邑县|
南皮县|
紫金县|
太原市|
金川县|
乐都县|
汤原县|
广昌县|
永丰县|
胶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