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遵命!”諸將紛紛散去,整頓部伍。 邵樹德在親兵的護衛下,直接去了李詳的帥帳。帳內凌亂不堪,各種物事放得亂七八糟,甚至連一套甲胄都沒來得及帶走。這廝,還真以為鐵林軍是那種見了財物就走不動路的普通藩鎮兵馬呢? 經過這么一兩年的運轉,全軍上下現在都知道軍將不會貪墨大家財貨。遇到糧食、錢帛統一派人看管,清點入庫,定期宣讀給所有人聽。逢年過節、出征打仗需要發賞賜時,再按時發下,從來沒有亂過。 呵呵,白送這么多東西給大伙。若自己是李詳,直接就一把火燒了糧食,雖然這樣可能會激怒對手,讓他們死追不放。 折嗣裕帶了一隊騎兵象征性出去追了一下,然后便在野外散開警戒,防止敵軍突然反殺回來。邵樹德也懶得回城了,直接在賊營內對付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李延齡來報:共繳獲糧豆五萬余斛、柴草九萬余束、錢三萬緡、絹兩萬余匹。李詳一萬七千多人,這么些錢帛,夠發三四次賞賜了,這廝是打算在涇水以北作戰多久啊?不過他們之前剛擊敗過昭義軍高潯,又劫掠了地方,好東西還真不少。 邵樹德又下意識想到,這個年代沒有銀行是真的麻煩,賞賜都不好發。猶記得后世北宋伐幽州,發賞賜記賬還不行,軍士們一定要讓朝廷將錢和絹帛送到前線,然后一一發放到手,見到實物才可以。 吃一次敗仗,若是輜重部隊沒來得及跑掉,這財貨就是為別人準備的了。還是得想個辦法,怎么才能讓軍士們不必親眼見到實物賞賜,同時又信服呢?或許用土地折算賞賜可以破開這個困局? 在賊營內吃完早飯后,邵樹德又在周邊轉了一下,發現賊軍扎營的位置選得挺好的。離渭水不遠,樵采方便,且就在大道旁邊,南下可直趨渭橋鎮,往東可去櫟陽縣,東南通渭南縣。好嘛,營壘也不用拆了,只需稍稍改建下,令其適合鐵林軍屯駐便是——說句夸張點的,比駐扎在高陵縣城內還方便。 派人與李孝昌打了聲招呼后,鐵林軍除留部分輔兵和輜重在高陵外,主力都移駐到了城外營寨,守著這個要害位置。邵樹德想看看,打跑了李詳后,究竟還有沒有人敢過來捋北面行營的虎須。 八月二十八日,強全勝率五百輔兵從綏州返回了前線,邵樹德親自出轅門迎接。 “軍使,民戶、糧草、俘虜皆與宋別駕交割完畢。州中一切都好,還有數封信要交給軍使。”強全勝從一個木盒內取出三封信件,遞給了邵樹德。 “好!信不急著看,先給某仔細說說州中開渠的事情。” “軍使,宋別駕在春種后開了次渠,在無定河北岸龍泉縣境內,灌田五百余頃,加上原本閑置的,共得田八百四十頃。宋別駕已知李副將(李仁軍)將會押運第二批糧草、民戶、巢眾回綏州,于是下令再開一次渠,預計可得田七百余頃。”強全勝回答道。 邵樹德聞言默默心算。目前已經分兩批運回去巢眾6300余人、關中民戶2700余戶,如果夏季開渠成功,那么有可用之田1600頃左右。 這些田里面,先劃600頃給軍屬農場,就讓巢眾來耕作。六千多人,一人耕不到10畝,輕輕松松,故完全不需要這么多人來種田。屆時可以觀察一下,會種田、愿意種田的讓他們種,兩年后全部編為民戶,算是有了正式身份。其他的,就跟著宋別駕去開河吧,這是個繁重的活計,還會死人,州內有1500州兵,軍屬農場還有500兵,彈壓巢眾應該夠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