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就是為什么他會在1級地圖,也選擇被動防守的原因。 后面的戰斗也沒必要看下去了。魯大師那邊也是很順利,不過攻第二個城的時候,敵方的弓箭有點猛,損失了不少步兵。 除此之外,一切都在按照計劃進行。 掃蕩戰場的張定邊這次表現格外活躍。 說起張定邊這個人來,知名度不高,但他可是實打實的猛將。 沒名氣的原因呢,只是因為跟錯了老板。他的老板不是朱元璋,而是陳友諒。 陳友諒本人也算是個人物,但眼界太窄,急著做皇帝夢。自己稱帝,國號為“漢”,為了區別于兩漢,就叫陳漢,反正歷史上也不認可。 張定邊跟陳友諒的關系,那是鐵哥們兒。所以也是為了陳,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陳友諒稱帝以后,是一點兒別人的意見也聽不進去,剛愎自用,一意孤行。 結果在跟朱元璋決戰的時候,陳友諒輸了。 為了保陳友諒,張定邊只身殺入敵陣,連斬朱元璋三員大將,一度逼近朱元璋,差點就改寫了歷史。 可惜這樣都救不了豬隊友,陳友諒死了。 張定邊護著陳友諒的尸體,拉著陳友諒的兒子,闖出了包圍。 然而姓陳的兒子也是不成器,不愿繼承他爹的遺志,不顧張定邊的一番苦心,投降了。 張定邊心灰意冷,只身一人,無力回天,又不愿意投降,從此便下了野,隱姓埋名,浪跡江湖,再后來便出了家。 所以歷史上很少提到這個人,因為他沒有封官加爵,沒有功成名就。 后世有人稱他是元末明初第一猛將。 其實,不論第一還是第二,那都是后人評價,這里暫且不論。但他的忠義和勇猛是毋庸置疑的。 這樣的人,給他設定成“傳說”級別的名將,那也是實至名歸。 不過張遙覺得,張定邊雖然不得志,但好歹混了個善終。 要知道,眼前這位猛將一直活到了99歲,看著朱元璋大殺功臣,熬死了所有他曾經的敵人,最后連老朱也沒活過他。 就跟那個笑話一樣,張三豐為什么天下無敵,因為他的敵人都沒他長壽。 從張定邊身上,張遙得出了結論,“所以說,還是要愛惜身體呀,爭取把仇人的兒子都送走。”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