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怎么會呢?莫非其人家中沒有田地?要來渾源縣開墾耕地?”陳團長眉頭一皺,農民沒有什么文化水平,哪里知道中日交戰局勢,也分析不出來哪里是安全的、土地是肥沃的。 正因如此,大多數難民最后都會折返回到家鄉,即使家中房屋都被小日本炸了、田地都被偽軍糟蹋了,他們也只能留下來靠著幾畝良田生存。 錢幣沒多少,糧食未收獲之前,他們無法將地里面還在生長的糧食兌換成方便攜帶的金銀細軟。逃難的時候即使一個人用手推車運100斤糧食,一家人也撐不了多久,最終還是要面對吃飯問題。 “倒也不是,百姓鄉里肯定是有自己的田地的,可這些田地也是他們的啊。”向英看了那邊還在收割糧食的農夫農婦,連日征戰所產生的壞情緒也緩解了不少。 “一開始確實困難,縣里的百姓幾乎吃不上飯,眼看著熬不過這個夏季,我等便去隔壁應縣土匪軍那里取糧,硬生生讓渾源縣十五萬軍民挺過這個夏天。” “如今省吃儉用一番,以后便會好起來!秋糧豐收,這場仗只要能打贏,剩下的糧食可以讓大家撐過一年半載也沒有問題,屆時再開墾新地……” “開源節流,莫過于如此。”向英越說越興奮,卻沒發現旁邊陳團長看他的眼神都變了。 “確實……開源節流。”陳團長嘴上是贊賞,但心里卻不相信這些都是這名騎兵連連長的思想,這種跨領域的肯定有人指點他的。 試探一番后他發現這些農耕任務都是縣委提出來的目標與具體解決方案,要開源節流也是沐陽主張的。 “不錯不錯……” 陳團長連連點頭,看來這位鄰居也接觸到了經濟領域,并且有了自己的想法。 紅軍從卑微中崛起,起家靠的都是打土豪分田地,哪里需要什么經濟政策?打掉一個當地土豪,得到的金銀財寶可以堆成一座山,完全可以在數月內維持三個團的日常開支。 那些查封的土豪資產與不動產,又是一個聚寶盆,一開始倒也能為紅軍帶來不小的收入。 但也只是短期罷了。 因為這些做法太傷根基。 滅掉地主階級當然可以凈化根據地風氣,使得紅色政策深入人心,但卻將地主階級和地方豪坤逼到了紅軍的對立面,使得紅軍在贛湘越閩四面皆敵。 打掉了土豪之后,根據地的經濟狀況也是愈發變差,那些產業沒有專人管理就無法振興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