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解決不了氣體分子篩選問題,造出來的鋰空氣電池就得背個氧氣罐在后面,手機是不用想了,新能源汽車說不準還有點可能。 不過,應該也沒有人愿意自己的汽車,每一次點火都得冒著變成火箭飛上天的風險。 江棲野一點一點的研究著眼前所有的資料。 正極為一層被氣體篩選隔膜覆蓋的氣室,負極為電解液包裹的鋰負極材料…… 能量轉(zhuǎn)化涂層,熒光涂層····· 除了電解質(zhì)溶液是普通的硫鋰電池電解質(zhì)之外,其他幾種東西都有非常大的研究價值。 晶體的設計結(jié)構(gòu)簡單明了,明了到了就算擺在地球人面前拿去抄,也沒人能抄下來的程度。 因為技術難點全在細節(jié)上,很多原本需要從設計的角度去解決的問題,全都在材料中得到解決了。 江棲野試著在網(wǎng)上查了下那些材料的分子式,根本查不到這些分子式的任何信息,這些東西都是一種全新從未出現(xiàn)過的材料。 看著堪稱浩瀚的資料數(shù)據(jù),江棲野決定還是先研究最簡單,以目前他的資源能夠復刻出來的東西,即正極材料上的氣體篩選隔膜。 這層隔膜的分子式是聚二甲基硅氧烷,這個材料并不少見,在一些護膚品、洗發(fā)水里甚至都能找到。 而這個氣體篩選薄膜中的納米孔結(jié)構(gòu),便是解決鋰離子傳輸以及氣體篩選的關鍵之一。 至于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制作的納米孔薄膜,江棲野覺得可以通過旋涂法和氫氟酸刻蝕進行制備,或者使用實驗室里的LIGA和光刻系統(tǒng)大概也能制備出來。 雖然說可能目前還無法完全還原成晶體里的技術,但是以此作為模板進行仿制還是能夠做到的。 以現(xiàn)在江棲野手上的資源,能夠有把握把這個氣體篩選薄膜做出來。 將所有的數(shù)據(jù)保存好之后,江棲野方才退出科學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