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祁鈺玩味的看著群臣們議論紛紛。 奉天殿朝議是大明最嚴(yán)肅莊重的場合,會有糾儀官,接見外國使臣、確定國家大事和方向。 文華殿廷議,則是吵架的地方,主要是制定各種政策,各方在廷議的時候,通常會因為一些政策上的調(diào)整吵來吵去,但一般不會交頭接耳。 而到了講武堂聚賢閣,那就是百無禁忌了,通常會小聲議論,交頭接耳,主要是討論財經(jīng)事務(wù)。 個人覲見,只要言之有理,沒什么不能說的話。 朱祁鈺已經(jīng)講了很多的故事,比如倭國有金山銀山、爪哇和忽魯謨斯跺跺腳就流油、羅馬有象牙為門,但是這些故事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 戶部對去倭國開采金山銀山最為積極,因為要解決錢荒,去爪哇忽魯謨斯挖油,禮部最積極,因為要照亮大明每家每戶,去撒馬爾罕、羅馬找象牙,那更是沒太多的人響應(yīng)。 但是一說有耕地,所有人立刻聞風(fēng)而動,所有人都異常的積極。 種地,是人民所同欲,國用之一端。 這玩意兒的吸引力,比黃金白銀石油,更大,而且就在家門口,就有一座0.3浙的大島等待著大明去開發(fā)。 朱祁鈺發(fā)現(xiàn)用耕地去敘事,吸引力最大,而且最容易被人接受。 “朕也想造船開海,兵部也想造船訓(xùn)練水師,禮部也想造船,戶部也想造船,這是工部的差事,工部更想造船。”朱祁鈺開口打斷了朝臣們的議論。 工部自從陛下登基之后,才有了活兒干,他們在宣德和正統(tǒng)年間,就做了兩個大工程,皇陵。 宣宗的皇陵乃是外戚彭城伯張昶督辦,稽戾王的皇陵是會昌伯府孫忠督辦,工部就是個打雜的。 自從陛下登基之后,工部才在石景廠小試牛刀,隨后官廠營造工部終于有了活兒干。 沒活干,就沒權(quán)力,工部勉強(qiáng)算是墨家余孽,權(quán)力居于六部之末。 王直坐直了身子說道:“陛下,吏部也支持造船,臣觀雞籠島至少有三府之地,三司使、各地知府等官職,也是吏部所愿。” 王直需要表明一下自己的態(tài)度,雖然他從來沒上諫過要造船,但是只要是設(shè)立新省,那就是一大堆的官員任命,吏部自然愿意支持造船。 他是裝糊涂的師爺,但是此刻,他需要表態(tài)下。 大明的官太多了,一個坑,最少排隊等著三個人,這就是此刻現(xiàn)狀。 吏部當(dāng)然愿意多府,大家都能升官,吏部也少被罵幾句。 刑部尚書俞士悅左看看右看看,六部怎么又只剩下自己未能表態(tài)了? 他趕忙說道:“陛下啊,臣也支持造船!” 至于原因,俞士悅一時間不知道從刑部的職能上怎么論述此事,他想了想說道:“從社會安定的角度來看…總之,臣就是支持。” 人地矛盾會造成許多的沖突,尤其是一些群體事件,會給刑部造成極大的困擾。 每年夏秋二稅,武裝抗稅,此起彼伏,開海、造船、開荒對于緩解人地矛盾,減輕惡性案件,都有極大的意義。 俞士悅只是一時情急,嘴笨不知道怎么講明白自己的想法,但是他本意上是支持的。 都察院的總憲陳鎰十分確信的說道:“陛下,讓臣去雞籠島吧!” 陳鎰實在是受夠了自己手下這幫蠢貨,他們總是喋喋不休,看不清楚朝中的局勢也就罷了,可是總是招惹不該招惹的人。 先打禮部胡濙,被胡濙噴的滿地雞毛,然后再瞄準(zhǔn)了吏部天官王直,被一個禮部的小小侍讀學(xué)士,反將一軍。 陳鎰覺得自己還是去地方辦點實事的好,做這個總憲,如坐針氈。 無論是做大了總憲的位置上,總是會由衷的說一句:不當(dāng)也罷! 陳鎰十分確信的說道:“陛下,新辟之地,一定需要治水,修建水利,臣在張秋治水,又到河套治水,有治水經(jīng)驗,臣去了雞籠島,不出三年,臣就給陛下開辟千里良田!” 新辟之地必然興修水利,陳鎰?wù)f的很有道理。 朱祁鈺看著群臣都表態(tài)了,確定了造船的必要性,甚至陳鎰都打算親自去地方做巡撫總督了,用實際行動倆支持造船。 朱祁鈺看向了金濂說道:“金尚書,戶部的船匠冊,有多久沒有重新補(bǔ)錄了?當(dāng)年太宗文皇帝打造大明水師的時候,在冊住坐工匠就有兩萬余名,不在冊服徭役的大約有一萬余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