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節 入場-《這個異界需要革命》
第(3/3)頁
“不要亂看。這是貢院中歷年來科考的士子文氣凝聚的兩條文脈,每次科考,他們都會來汲取文氣。”
周問卿的聲音響起,劉知易不由憤慨,這事可沒人告訴他,方先生這種土夫子可能不知道,或者忘記交代,真不靠譜。
睜開流著眼淚的眼睛,發現周圍不少考生對他投來譏諷的眼神,有一些跟他同樣遭遇的考生則一個個低下頭,當眾出丑,太羞恥了。
隊伍緩慢蠕動,終于到了劉知易,一腳跨入貢院門檻,前面幾個青衣刀筆吏正一個個搜撿考生。搜撿小吏兩行排立,考生從中魚貫而入。兩人搜檢一人,考生自己開襟解襪。劉知易解開自己的衣服,兩個小吏簡單摸了摸,擺手放行。
另一邊科舉的考生檢查就嚴格了許多,他們的衣服鞋襪不僅僅要解開,而且要脫下來,小吏拿在手里認真檢查。科舉考試對服裝也有規定,必須是拆縫的衣服,單層的鞋底,隨身攜帶的物品也要搜撿,只能帶籃筐、小凳、食物、筆硯等,其他東西都要截留。劉知易看到,已經有不少被搜出來的違禁品被扔到了一邊,據說有一年科舉因為攜帶違禁品,當場被迫棄考的考生就有兩千。搜撿十分嚴格,連攜帶的糕點都要切開查驗,因此幾乎沒有作弊的機會。
太學這邊稍微寬松,因為考中太學后并不會去做官,而是進入太學學習,是不是有真本事,很容易暴露,因此太學盡管寬松,太學考試中作弊的反而更少。
雖然寬松,但檢查的流程都一樣,搜撿過后,經過一張書桌,有一個小吏登記,一個小吏核對。劉知易過去交上印結和考憑,印結是一種擔保書,上面有擔保人姓名,還有官府大印,考憑是一塊木牌,也叫考牌。搜撿制度是防止夾帶,印結和考牌制度,是為了防止替考,事后追查起來,保人會受到牽連。即便是熟人,不給與重金,一般都不愿意當這種保人,劉知易的保人是他師父。
考牌登記過后又還給了劉知易,上面寫下幾個數字“壹玖肆玖”,這是他的考房牌號,相當于考號。
貢院的考試號舍,簡稱考號,有兩萬多間,不愁容納不下所有考生。劉知易一千九百四十九號,不能算靠前,因為數字是隨機的,緊隨他后面的周問卿的號碼竟然是四千多號。顯然這也是一種防止作弊的辦法。
進了考號,是一間狹小的半敞開隔間,有一張書桌,一張小床,之后三天他吃喝拉撒都要在這個小房間中,不能出門,不能跟其他考生喧嘩,要么伏案答卷,要么臥床睡覺,不能提前交卷,不能中途退場,這待遇,跟坐牢一般,只是科舉讓人趨之若鶩,坐牢讓人聞之色變,只因為最后的結果不同。
考試要考三天,第一天入場就要用掉半天,午時才會發考卷,據說是因為那時陽氣最盛,是良辰吉時。
等考卷之前,劉知易躺著閉目養神。考號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腐朽味道,這貢院存在不知道幾百年了,前朝就存在,前朝的前朝也存在,歷代只是修復,從未重建,墻壁上的磚可能早換了許多遍,但磚后的泥坯也許是上千年前的;屋頂是木椽,上覆泥瓦,遮風避雨,冬暖夏涼。屋角的凈桶也不知道誰用過,不過洗刷干凈,不湊近沒什么味道。
一陣微風襲來,又帶來了幾縷新的味道,劉知易不由皺眉,因為氣味中帶著酸腐味,這是誰吐了?
迷迷糊糊睡了一覺,門口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將他叫醒。
“發卷了!”
一個小吏從考號外的窗戶遞進來一張考卷。
考試終于開始了。
第一科,考方論。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沁旗|
太湖县|
鹿邑县|
和林格尔县|
兴义市|
分宜县|
塔城市|
黄梅县|
新巴尔虎左旗|
木里|
阿城市|
天柱县|
湾仔区|
安吉县|
句容市|
天门市|
绥宁县|
保山市|
山丹县|
买车|
商都县|
如皋市|
金坛市|
龙岩市|
紫云|
同仁县|
综艺|
关岭|
扬中市|
平定县|
区。|
武冈市|
汝阳县|
宽甸|
噶尔县|
武夷山市|
宁河县|
拉孜县|
永新县|
通江县|
二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