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簡單帶了一個行李箱,林尋和熱芭前往向往的生活。 楊超月和劉思思兩人殺青比較久,提前他們一天到達,幾人會和后一同坐車。 “這邊的風景不錯嘛,節目組還真會找地方。” 望著車外的青山綠水,楊超月多了幾分莫名的親切感,幾人中,就她家來自農村,天然對農村事物熟悉。 滿稻遍野,梯田,大水牛,小河彎彎,自從離家出來后便很久沒有看到過了。 劉思思支著下巴,欣賞沿途的風景,“人家做節目都是往大城市跑,演播廳越豪華越好,每期幾百萬,裝修不重樣,何老師倒好,到大山里來了。” “思思姐,你這就不懂了吧,這叫潮流。”熱芭笑著解釋,“不管多豪華的演播廳,觀眾都看膩了,反而弄在農村比較有新鮮感。” “是吧林尋?” 最后一句,熱芭朝坐在前排閉眼休息的林尋問。 “想多了,我估計就是單純的資金不夠。” 林尋淡淡說道。 后排的楊超月和劉思思哈哈大笑。 資金不夠,當然不可能,林尋開玩笑呢。 黃壘在圈子混了這么多年,名下這么多公司,何靈也不是吃素的,作為全國數一數二的娛樂主持人,出場費一點不比一線明星少。 把節目放在農村,這是節目組策劃黃壘特意設計,就像熱芭說的,反其道而行之,吸引眼球。 半小后,一路顛簸,幾人終于到了錄制地點。 何靈特意站在村口迎接他們。 “歡迎歡迎,辛苦了。” 一一上前擁抱打招呼,何靈沒有冷落任何一個人,還很貼心的幫林尋拿行李箱。 “謝謝,不用,我這個沒多少東西,你幫她們幾個拿吧。” 林尋單手不費力提起手上的行李箱,指著后面熱芭和劉思思,楊超月每人兩個大大行李箱。 只是在這里住一天,也不知道她們為什么要拿這么多東西,林尋搞不懂。 他的箱子里幾套衣服和簡單洗漱用品。 “何老師,你們這路,新修的吧。”走在水泥路上,林尋問道。 這里不算太偏僻,卻是實打實的農村,離縣城五六十公里,坐車來到路上還有很長一段的泥濘山路,到了村里,不應該這么好。 何靈朝攝像打了個眼色,攝像轉身,不再把鏡頭對著他們。 “對,新修的,未來我們在這可能要錄一年節目,翻修一下對嘉賓和大家都好,村民也受惠。” 一路聊著天,幾分鐘后,眾人來到一處小院。 “這是我們的蘑菇屋,各位,歡迎你們第一批入住。” 像個門童一樣,何靈伸手請幾人進入。 看得出來,他的高興不只是職業素養,而是發自內心。 快本那邊收視率一天不如一天,早晚藥丸,這邊是他唯一的出路,他比任何人都想向往的生活辦得好。 所以,第一期的開門紅,他請了林尋這位頂級藝人打頭。 木質的老房子,老舊瓦礫,褪色的門窗充滿歲月痕跡,院子里有涼亭,有石磨。 “幾位小朋友,你們好!”撅著屁股切灶臺的黃壘回頭和幾人打招呼,“林尋,過來幫我一下,今天的中午飯有沒有著落全看它了。” 林尋抬頭看了一下天色,微風不燥,陽光正好,十點多了,這才開始切灶臺?做好飯得猴年馬月? 嘆了口氣,卷起袖子開始幫忙。 楊超月跟見了鬼似的:“不是,你們這,就是這么做飯的,買個電磁爐也用不了多少錢吧?” “向往的生活,原汁原味農家樂,要是用電磁爐,興致就變了啊,還不如給你們訂外賣。” 何靈接過話,對站著的劉思思和楊超月道:“你們倆跟我來,我帶你們去房間,一會咱們還要去菜市場買菜。” 我了個去,劉思思有點傻眼,她這是幾年沒出來,娛樂圈變了嗎? 上節目要嘉賓自己切灶臺,自己買菜? 不過別說,還有點意思,比那種上來就給臺本讓你背,演戲似的綜藝好得多。 “你這小子手藝不錯啊。”黃壘夸了一句林尋,倒不是說他做得有多好,而是不怕臟,也不做作。 切個灶臺而已,水泥磚塊全是現成的,完全不需要技術含量,往上摞,留出一個口放鍋就是了。 只是在做的過程中會接觸到水泥和灰,幾分鐘下來衣服全廢。 對習慣了高質量生活的藝人來說,未必愿意做。 “知道要來節目,我特意穿了這身,一套一百二,臟了不心疼。” “真的假的?”黃壘一愣。 還有這種玩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