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很快,戰爭的天平就開始向中國國防軍不斷得傾斜。 不過這并沒有影響到后方蘇聯和英國人的合作,雖然只是在前線擋住了中國國防軍幾天的時間。 但! 這也足以讓整個盟國振奮的壯舉了! 那可是中國國防軍啊!全世界最強的陸軍啊! 在這之前誰敢想可以擋住中國國防軍的進攻啊?而且還是在巷戰之中? 雖然英印軍很快就在巷戰中繼續被中國國防軍吊打。但英印軍普遍認為這是因為前線的印度士兵和蘇聯政工干部配合的不夠好。 或者說是國大黨沒有跟蘇聯的政工干部們好好學習的結果。 于是英印軍和蘇聯方面都決定要加強雙方的合作。 合作之一就是蘇軍將波波沙沖鋒槍的制造技術交給英國人。 這還是蘇軍政工干部們在前線觀察之后提出的要求,因為蘇聯的政工干部們認為英印軍現在裝備的沖鋒槍并不能完美的發揮強擊隊戰術的優勢。 在蘇聯的老兵手中波波沙的75發大彈鼓可以分四次打空,只要兩三個人配合得當,只要一瞬間的時間他們就能將眼前的一切活物都清掃一空。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能保持強大的火力延續性。針對這種特性,蘇聯的老兵們開發出了一系列戰術。 可這些,憑英印軍手中的沖鋒槍無疑是實現不了的。 再加上波波沙也算不上什么不能泄露的核心機密,所以斯大林也就從了。 英印軍對波波沙也是非常滿意,因為這把槍的制造難度屬實是不高,即便是木制槍托的版本,其總的制造工時也就只有7.5個工時。 而且波波沙的零件數量很少,其中還采用了大量的沖壓件,只要是有沖壓技術的兵工廠都可以大量生產。 不僅僅是沖鋒槍,在大后方的印度平原上,蘇聯的政工干部也對國大黨黨員展開了突擊培訓。 他們把蘇聯快速武裝工人、快速培養干部的那一套拿了出來,以確保這些人可以快速的形成戰斗力,而且還有武裝和動員群眾的能力。 當然了,想要實現這一切他們還是要借道巴列維王朝。用偷渡的辦法...... 巴列維國王都氣壞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