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22章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佛祖聞言,心中甚喜,他用溫和的目光看向蘇尋道:“陛下若真能發菩提心,度救蒼生,使生者免于罹難,死者得以安息。那么吾定當盡心力,全法義,將三乘法書作三藏真經,盡天心,合人道,興大法?!? 如來佛祖此言一出,蘇尋目光輕輕閃動。 他沒想到,佛祖竟然這么干脆、痛快。 一開始如來佛祖提出吸納百家精義,取道法真意,融于佛法時,蘇尋心中是有危機感的。 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由于各種原因,他對佛門的感官一般,更不希望佛法獨大。所以,他才在后續的言語中,暗示了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佛法不可以干涉百家精義。 第二個條件,必須要由佛門中人親自前去拜會道門,并且必須由道門中人主掌全局。 第三個條件,佛法想改變,須得將法義寫出來,先送到青羊宮,成為百家中的“釋家”,且只能由道家,或是百家去改變佛法,而不是讓佛法改變道家或是百家。 這三個條件,可以說是很苛刻了。雖然他說的隱晦,諸天菩薩羅漢,大多都不甚清楚,但也有少數存在,如彌勒佛、觀音菩薩隱約猜得到。 而作為“世尊”的如來佛祖,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蘇尋的意思。 原本蘇尋以為,如來佛祖會大談條件,而他自己也做好了應對的準備。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如來佛祖并沒有任何爭鋒的意思,對于他提出的條件,全然答應了,甚至心中甚喜,絕非是裝出來的。 這讓蘇尋大為改觀,不由得看向如來佛祖,只見如來佛祖周身佛光繚繞,澄澈明凈。 而他的眼中,則現出了無限的慈悲之色,似乎在為蘇尋能夠發作菩提心而感到開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