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長安城內,風起云涌。 被各方算計的司馬望猶如一頭困獸,在絕望之中一天天走向死亡,他的身邊,已經沒有得力之人,就連兒子司馬洪也早早的回了鄴都。 司馬洪能跑,司馬望職責所在,走不了。 馮翊亂起,解系緊急求援,一個又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來,驃騎大將軍司馬望在長安度日如年,急盼著文鴦的援軍快快到來,但他卻不知道,司馬炎將長安的存亡生死交到了匈奴手里。 讓司馬炎心急的不只是趙廣坐大,還有更重要的原因,長安缺糧了。以往,扶風和馮翊兩郡是長安糧秣的主要供應地區,現在扶風已經不在司馬望的手里,唯一靠的上的就是馮翊,但恰恰在這個時候,流寇起勢了。 其實,這也要怪魏容、寇林的介入,若是遵從歷史的發展,李庠、郝散、齊萬年這些人也不過是小打小鬧,成不了大事,他們要想在歷史上留名,還需要積累經驗、積蓄實力。 長安城中,在司馬望的身邊,還有一頭幼虎蟄伏。 在槐里城被趙廣一頓痛毆之后,劉淵痛定思痛,他戰后總結教訓,最后覺得不是他個人能力比不上趙廣,主要還是身邊的匈奴精騎太少,雜胡又不頂事,才會導致失敗。 “既生廣,何生淵!”打小就被眾心捧月的劉淵,這段時間可算是好好的研究了一番趙廣,沓中、陰平道、江油關、漢中、扶風等等事略,都被他一一記在帛書上,時時拿出刺激自己。 怎么會有趙廣這樣一個人出現? 蜀國沒有他,早就亡了。 哪里還會有什么變數。 在困惑和不解之中,劉淵一面派遣呼延保術回轉河東,向父親劉豹通報關中的情況,一面在長安四處活動,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 漢末以來諸雄爭霸,天下有能者居之,曹操、劉備、孫權都能三分天下,他劉淵又有什么不可以? 長安是一座關中名城,也是漢王朝的都城,誰占領長安,誰就占得了名望上漲的先機。 與那些只知道放牧的匈奴首領不同,劉淵的啟蒙是漢學,對中原漢人文化他很是傾心,當然,這主要是劉淵看到了要想占領中原,就必須要漢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