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個比喻,很駭人。 朝臣聽了,有幾個打了個寒噤。 王綰想過,要郡國并行制,但是,遭遇了陛下,他已經失敗了。 王綰是萬萬沒有想到,太子竟然不僅僅想著郡國并行制,還想著革秦法。 有反對的聲音,自然也有贊同的聲音。 “臣倒是以為,太子所言,可謂極是。” 眾人一聽,自然又將目光投向說話之人。 竟然是國尉繚—— 繚上前一步,對著嬴政道: “陛下,今秦地萬里,若是繼續施以昔日衛公之法,自然不合時宜。” 國尉一向金口難開,但是在這件事情上,居然會站出來表態。 這倒是讓李斯有些拿不準了。 一個太子,再加一個國尉繚。 一時間,朝中又起了議論之聲。 “太子年少,或可胡言。但是太尉都如此說……” 國尉繚。 他記得不錯,這是國尉繚第二次在他孤立無援時,在朝堂上替他直言。 王綰畢竟是個有遠見之人。 太子所言,卻有道理。 “太子當知,衛公之法確立已久,關乎國計民生。不知太子之變法,是如何變?” 廢除商鞅之法? 那肯定不至于。 關鍵是還是要把生產力提上來,這樣才能為大統一提供保障。 沒有完美的制度,但是卻有著完美的法則。 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系設定,就是完美的制度。 “天下方休戰,百姓飽受離亂之苦,民生凋敝,天下饑寒者無數,當采用黃老之術,無為而治,休養生息。” 道家? 淳于越聽到黃老之術四個字,整個人都懵了。 當初太子不是說,他要以韓非之法治理天下嗎? 這…… 好像也沒毛病。 王綰聽了,竟然也覺得,太子言之有理。 嬴政也道: “戰事結束,寡人自當休兵,以穩民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