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江千越緩緩走了幾步,隨后繼續輕吟,“志在煙霞慕隱淪,功成歸看五湖春。 一葉舟中吟復醉,此時方識自由身。 花島為鄰鷗作侶,經年不見市朝人。 已得希夷微妙旨,荷衣蕙帶絕纖塵。” 緩緩念出詩句,在場眾人默默品味,顯然這首詩十分陌生。 “此詩是畫圣所作?” “當然!” 江千越一本正經道,“此詩名就叫《丹瓊煙霞》!” “這……” 眾人一聽這話,紛紛將目光聚焦那幅畫上。 “嘶!果真如此,你看這畫卷所繪之景,竟然與此詩極為映襯!” “煙霞、湖海、扁舟、島嶼、沙鷗……真是處處相應啊!” “咦? 不對,詩中有‘花島’一詞,然而這丹青之中卻是荒巖枯島,似乎……似乎有些出處!” 眾人以詩比對丹青過程中,終于有人發現了不對應的問題。 見眾人察覺了異樣,江千越這才開口:“想必大家也看出了端倪,若是這幅丹青是真,那么詩中所寫‘花島’又在何處?” 這番解釋,讓人開始有些信服。 就在這時,潘瑞嗤之以鼻道:“問題就在于這首詩,我等眾人聞所未聞,全憑你一人定論,又有何人去論證真偽? 也可能是你私心張冠李戴,強行偽證這幅丹青為贗品!” “哦? 潘兄如此懷疑,也不無道理,那么請問一句,江某是借何人詩作,還請告知!” “這……潘某怎知……” “既然不知,你又如何斷定這詩乃是引用他人?” 江千越冷笑連連,“如今所在之地乃是瑤沁書院,院中精通詩詞掌故者眾多,還請諸位講師夫子指正一下,此詩是引用了何人之作?” 參會的幾名儒者一個個竊竊私語,似乎是在搜腸刮肚,但又不知這詩究竟源于何處。 眼見此情此景,江千越朝孟謙易拱手道:“孟夫子,你乃此道大家,不如為潘公子解惑如何?” “這……” 孟謙易臉色陰晴不定,嘴唇不停蠕動,最后卻緩緩道:“老夫不曾聽聞此詩,不過……” “不過什么?” 江千越緊追不放,聲聲緊逼。 “沒什么!” 孟謙易語氣陰沉,不再多說什么。 到嘴邊的話,孟謙易還是咽了回去,不過彼此也都心知肚明。 以孟謙易通曉名家詩詞的造詣,記憶中都沒有任何印象的話,所以要么真是過于生僻不傳,要么就是有今人依畫而作。 很顯然,孟謙易沒說完的話,就是懷疑這詩是江千越所作。 他雖然不愿意承認,但是經歷了汐湖詩會后,他對江千越確實另眼相看。 正因如此,他才會有這個想法。 然而這個想法,他又覺得過于荒謬。 因為這首詩意境深遠,難道江千越真能臨場見畫作詩? 若不是,那詩從何來? 若是,那這份才華實在讓人嫉妒。 孟謙易很想說出自己想法,但是又不愿眾人為之驚嘆。 出于這份嫉妒而生的私心,讓他最后還是選擇了沉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