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職務上李飛絕不馬虎,但在爵位上,李飛卻是比較寬松。 楊逍、范遙、謝遜、殷天正、韋一笑皆封國公,而原本的大明六大開國元勛,則是降了一級,封侯爺,五散人同樣是封了個侯爺。 各明教門主、壇主、掌旗使、以及六大派愿意入朝為官者亦各自封侯拜將。 只不過,李飛跟眾人明言,他們的爵位并非世襲罔替,而是每傳一代自動降一級。 如殷天正為公爵,殷野王為侯爵,殷野王的兒子為伯爵,殷野王的孫子就只是子爵。 他們的子孫后代想要爵位,便需靠自己去爭取,拿功勞來換。 如此才會讓他們的子孫后代保持向上之心,不會出現(xiàn)那種混吃等死,欺男霸女的紈绔子弟。 李飛這個說法得到了眾人的理解,對于爵位不能世襲也就不再多說什么。 張三豐被封為“護國大道君”,敕號為“清虛元妙真君”。 武當六俠除宋遠橋留在武當山,日后要接任掌門之外,其他五人全部封為將軍。 總之,所有跟隨李飛的人各有封賞,雖然有部分人對自己的封賞不甚滿意,但大部分還是心滿意足的。 那些不滿意的小部分人,也翻不起什么風浪。 李飛沒有朱元璋狠,立國之后反手就滅了明教。 但在李飛的各種分封下,明教基本上已經名存實亡。 李飛也沒有徹底解散明教,他如今依然還掛著明教教主的名頭。 他就干脆將明教當成自己在江湖中的代言人,讓他們替自己監(jiān)察江湖事。 便如此,李飛當上了可以享受皇帝待遇,卻不用承擔皇帝職責,當然了,也沒有封建皇帝實權的君主立憲皇帝。 他只是大明的象征,大明子民的精神領袖。 他不能直接參與執(zhí)政,但他畢竟還有著明教教主這個名頭。 自身武功也高,手里還掌握著靈劍衛(wèi)這支可怕的力量,那些出身明教的大臣自然都會聽他的。 因為他們是最了解李飛可怕之處的人,如今的李飛,很有點秦始皇的味道,只要有他在,大明就沒人敢作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