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來了。” 貓耳飛船的一系列活動,都在蟲群的監(jiān)視之中。不過,蟲群在比鄰星系的太空中,布置的觀測單位數(shù)量太少,只能鎖定飛船的方位,具體的探查是完全沒辦法的。 大啟星蟲后,雖然具備生產(chǎn)彈射器和蟲群隕石的能力,但是這個裝置在大氣層內(nèi)使用,完全是自殺行為。強大的動能,讓它啟動的一瞬間,空氣就會變成堅不可摧的墻壁,讓其撞擊自毀。 而在比鄰a5、a6、a7行星軌道停留的三顆蟲群隕石,倒是可以降落后,孵化菌毯然后投擲隕石到a3行星軌道。但是之前并不能確定對方的科技水平,而且時間也太緊,羅文和智體們討論后,認為貿(mào)然拋射蟲群隕石,很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注意和麻煩,最后還是否定了這一計劃。 不過,蟲群在太空的偵查單位少,但是在大啟星上,那可以算得上是蟲群的主場了。 雖然之前回收了大量不易隱蔽的作戰(zhàn)單位,但是偵查飛蟲和許多工蟻、工蜂都得到了保留。它們在遠離輻射區(qū)域的地方,隱藏在本體的生物群眾,編織出一張立體的監(jiān)控大網(wǎng)。 而現(xiàn)在,魚兒來了。 兩艘20多米長,外觀如同鐵盒子的機械飛船,呼嘯著從天而降。它們底部噴出的能量流,將兩米左右高的雜草壓趴在地面上。 其中一艘飛船表面,可見清晰的炮體結(jié)構,應該是一艘武力攻擊艦艇。另外一艘則只配備了兩挺機槍狀的外掛武器,威懾力不大,看起來是一艘運輸艦。 兩艘飛船落地后,運輸艦艙門打開,一隊人形生物,小心翼翼的走下飛船。 現(xiàn)在正是白晝,視野良好,一些飛蟲在草木的掩護下,悄悄向前靠近了一些,將更加清晰的視野,提供給了羅文他們。 這隊人馬總計有50多人,其中有20多個,身高在2米至2米4,手提各種儀器,身穿并不臃腫的,全身包裹式防護服,由于上面的面罩隔光,所以并不能看到他們的面容。 隊伍的其余人員,則手持槍式武器,身穿明顯防御力,要強上數(shù)分的包裹式防護服。這讓他們的身高普遍要比另一隊人要高上許多,大概在2米3至2米7之間。 不用智體們分析,看過很多“大片”的羅文,很容易認出,這很明顯是一隊科研人員,在武裝衛(wèi)隊的保護下,前來采集數(shù)據(jù)。 可惜,這周圍的輻射強度很高,普通的生物根本無法接近。否則,他還能驅(qū)趕一些野獸前來襲擊這些人,來看看他們的槍械攻擊力如何,到底是走的什么路數(shù)。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