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行,怎么不行?不管是在什么年代,做吃食生意,總是最受歡迎的。” “正所謂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就餓得慌!開辦酒樓,絕對是一個好路子,只要好好經營,就只需準備好錢袋裝錢了!” 雖說這時候的餐飲行業競爭沒有現代大,畢竟這時候的烹飪技術遠遠比不上后世。 但競爭不大,并不代表沒有競爭,只不過對林景陽來說,這個時代餐飲行業的競爭越大,對他就越有利處。 自己手握一套二十一世紀的烹飪菜譜和技術,還怕比不過別的酒樓? “那夫君說的以林家莊的名義開辦酒樓,又是什么意思呢?”李靜瑤發現,跟自己太過聰明的夫君說話的壞處就是,很多時候自己都只聽了個半懂。 林景陽嘴角笑意更深,“用林家莊的名義,就相當于所有莊戶都有份,大家出力,咱們家出錢,就比如,將酒樓的收成稱為股份,這股份分為幾百份,而咱們家占著一半,剩下的一半,除去開銷,就是莊戶們的股份,也就相當于分紅。” “如果開辦酒樓的話,莊子上像王大叔王大嬸等農民,負責供給食材,而像狗娃爹這等青壯勞動力,則負責在酒樓當差,每年的收入,咱們都給到大家分紅。” “這樣一來,就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有錢大家賺。” 如此一來,有錢賺了,還怕莊戶們的生活水平上不去嗎? 林景陽不是一個自私的人。 更何況,在他的記憶中,他就是吃著百家飯長大的孩子。 在二十一世紀,網絡上有個小短劇非常火,大意為一個窮苦山村的孩子,考上了大學,卻沒有錢念書,村民們知道后,都自發的將自己家里幾塊十幾塊幾十塊的存款拿出來,無償資助孩子讀大學。 后來那孩子十年之后,事業有成,回到山村里,不僅出錢給村子修路,建房子,還百倍千倍的償還了村民們當年的恩情。 這就叫做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林景陽覺得自己與那個受眾家恩惠的孩子沒什么區別。 從前受到了村民們的滴水之恩,如今也到了他涌泉相報的時候。 所以他一直任勞任怨恪盡職守,不僅將自己掌握的一些農業知識無償授于村民們,還事事巨細的日夜為村民們操勞。 與其說這些是他莊子上的莊戶,在他心中莊戶們也早已等同于親人。 李靜瑤終于明白了林景陽的意思。 她一把摟住了林景陽的精壯緊實的窄腰。 李靜瑤無言的默默感動。 這一刻,她更加堅信自己沒有選錯人。 這樣心胸豁達,卓爾不群還心系民眾的男人,叫人如何能不為之動心? 同時她也為這樣的男人是自己的夫君而感到驕傲。 一夜而過。 ...... 接連兩日,林景陽一邊暗中注意著長孫沖那邊的動靜。 長孫沖和唐善識這兩日最不希望的就是林景陽出現。 第(1/3)頁